干预脯氨酰内肽酶对高脂饮食喂养小鼠NAFLD发展的影响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d52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在全球患病人数不断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其严重类型。NAFLD/NASH是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症等的危险因素,也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疾病负担。NAFLD特别是NASH目前发病机制不明。脯氨酰内肽酶(PREP)是由约7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丝氨酸蛋白酶,在肝脏中活性较高。我们前期体内体外实验均证实肝细胞脂肪变时伴PREP活性升高,体外实验证实抑制PREP活性可抑制肝细胞脂肪变,提示抑制PREP对NAFLD发展可能有保护作用。迷迭香酸是一种多功能天然的酚酸化合物,既往认为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作用以及肝保护作用。丙戊酸(VPA)及其钠盐是合成化合物,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抗癫痫药物,但多项报告称长期服用丙戊酸对人体肝功能的有一定损害作用。迷迭香酸和丙戊酸均有显著PREP的抑制剂活性,它们是否和如何影响NAFLD发展目前未见报道。本研究尝试利用PREP基因敲除小鼠(PREPgt小鼠,背景小鼠为C57BL/6J小鼠)、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模型和具PREP抑制功能的迷迭香酸和丙戊酸干预,观察PREP抑制对NAFLD发展的影响,为PREP抑制剂在NAFLD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方法:将24只野生型(wild type,WT)C57BL/6J小鼠和21只PREPgt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low fat diet,LFD)野生型组(LFD-WT,10只)、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野生型组(HFD-WT,14只)、正常饮食PREP敲除组(LFD-PREPgt,9只)和高脂饮食PREP敲除组(HFD-PREPgt,12只)。进行1周的适应性喂养,LFD组小鼠予以标准普通饲料喂养,HFD组小鼠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小鼠均饲养16周。记录各组小鼠平均体质量、肝指数、和附睾指数,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脂肪变、炎症等变化情况。雄性C56BL/6J小鼠进行1周的适应性喂养后,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饲喂标准饲料,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8周后治疗组给迷迭香酸(迷迭香酸60mg/kg灌胃,每天一次)或丙戊酸(0.4%丙戊酸钠饮用水),继续干预8周后,处死动物。记录小鼠平均体质量变化和肝指数,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脂肪变、炎症等变化情况,以及与脯氨酰内肽酶表达与活性的变化。结果:(1)相比于正常饲料喂养的LFD-WT组和LFD-PREPgt组小鼠,予以高脂饲料喂养的HFD-WT组和HFD-PREPgt组小鼠在体质量、睾脂指数以及肝指数方面,ALT、AST、TC、TG、LDL、FBG以及Insulin方面,均有显著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FD-WT组和LFD-PREPgt组相比,HFD-WT组和HFD-PREPgt组小鼠的NAS积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HFD-WT组相比,HFD-PREPgt组小鼠的NAS积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WT组和HFD-PREPgt组高倍视野下F4/80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明显多于LFD-WT组和LFD-PREPgt组,且HFD-PREPgt组较HFD-WT组阳性表达数明显减少。(2)迷迭香酸干预实验中,高脂组PREP m RNA RQ值为(2.01±0.35),蛋白活性为(470.10±50.86)p M/mg*min,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迷迭香酸干预后PREP m RNA为(1.21±0.22),PREP活性为(269.75±34.32)p M/mg*min,与高脂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但三组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迷迭香酸组肝指数为(4.51±0.30)%,与高脂组无显著差别,而附睾指数为(3.88±1.10)%,相比于高脂组的(2.94±1.30)%有升高,附睾脂肪相对重量增加;迭香酸组LDL、ALT、AST、ALP水平较高脂组有显著下降;迷迭香酸干预后小鼠较高脂组肝脏炎症和脂肪变等情况未见明显改善,NAS评分与高脂组无明显差异;(3)丙戊酸钠干预实验中,高脂组PREP蛋白含量为对照组的(0.67±0.08)倍;高脂组蛋白活性为(467.94±75.69)p M/mg*min,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丙戊酸钠干预后,PREP活性为(379.55±42.33)p M/mg*min,相比于高脂组降低,而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丙戊酸钠干预组的PREP m RNA为(0.61±0.09),与对照组、高脂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丙戊酸钠组肝质量、肝指数与高脂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脂组小鼠LDL为(0.54±0.08)mmol/L,ALT为(35.30±12.52)U/L,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丙戊酸钠组小鼠LDL为(0.63±0.08)mmol/L较高脂组更高,但ALT为(26.29±10.59)U/L,则低于高脂组。高脂组小鼠肝脏出现脂肪变性、炎症明显,经丙戊酸钠干预后均显著改善,NAS评分进行评价时,发现丙戊酸钠组较高脂组脂肪变、炎症和NAS积分均改善。结论:PREP基因敲除可有效预防高脂喂养NAFLD模型小鼠的肝脏炎症和脂肪变性;迷迭香酸抑制PREP活性对NAFLD模型小鼠肝功能和脂代谢呈有限的改善作用,而丙戊酸钠抑制PREP活性显著改善NAFLD模型小鼠肝脏脂肪变和炎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的影像学特征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本院就诊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112例(男性27例,女性85例)为研究对象。提取患者常规MRI(T2)影像中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边界、信号
第一部分二甲双胍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目的:代谢免疫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的目的是尝试二甲双胍——具有全身及细胞代谢调节作用的糖尿病经典药物,用于治疗SLE,并评估其在非糖尿病SLE患者的安全性及减少狼疮复发的治疗效应。方法:本研究为在三所三甲医院(仁济医院南院、仁济医院西院、华山医院北院)进行的一项多中心、
目的:建立腺病毒载体介导的shRNA靶向沉默哮喘小鼠肺组织YKL-40的动物模型,探讨YKL-40 shRNA对哮喘小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作用和对骨髓信号分子表达的调控。方法:将健康的C57BL/6小鼠,雌雄不限,SPF级别,6-8周,18-20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a Cl组)、哮喘组(Asthma组)、腺病毒干扰YKL-40组(YKL-40 shRNA组)及阴性病毒对照组(Negati
高脂血症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脂代谢异常常引起骨代谢的异常,LXRα在调节脂代谢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通过激动和抑制LXRα,小鼠体内和体外探讨LXRα在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中调节骨代谢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目的探索LXRα在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中调控骨代谢平衡的作用以及相关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方法构建高脂血症骨质疏松小鼠模型作为对照组,在模型鼠上分别应用LXRα激动剂和
目的:本研究通过高脂饮食结合脂多糖(LPS)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模型,探讨肝-肠轴在NAFLD大鼠模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NAFLD模型的建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NAFLD模型组(高脂饮食+LPS),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并于4周(w)末腹腔注射LPS。实验持续12w,分别于6、8、10和1
目的:2型糖尿病(T2DM)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诱发,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密切相关。早期对T2DM以及其危险因素NAFLD做出预警并及时给与干预,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表明,某些细胞因子及遗传标记物在预测及诊断糖尿病及其高风险人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将从表观遗传学和遗传学角度对T2DM高危因素NAFLD和T2DM发生相关的某些分子标记物展开研究,讨论糖尿病发
【目的】研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首次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418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 EF)组(LVEF≥50%)、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心力衰竭(HFmr EF)组(LVEF 40-49%)、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 EF)组(LVEF<40%)三组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年龄相关性骨骼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姜黄素作为一种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抗肿瘤、抗HIV、抗菌、抗氧化等,而且姜黄素对OVX模型造成的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萝卜硫苷即4-甲基亚磺丁基硫苷是一种异硫氰酸盐,其在西兰花种子中含量很高,它有抗炎、抗癌等作用,且它对骨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它们是否对老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发生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的现状和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分别建立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泛化能力比较,为有效识别高危人群、开展诊断性检测和预见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会议法确
背景与目的: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但是目前缺乏关于PVT在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cute decompensation,AD)患者中的研究。我们旨在研究肝硬化AD患者中非肿瘤性PVT的患病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我们回顾性地研究中国慢(加急)性肝衰竭联盟建立的大型前瞻性、多中性的慢性肝病急性加重患者队列(Chinese Ac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