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Simunic就已经开始了对美国资本市场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之后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如今审计收费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但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更多影响审计收费的新因素不断出现。近些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商业竞争不断加剧。企业遵循所在行业主流的常规发展战略,虽然有益于保证运营的合法合规,但却只能获得中庸的经营业绩,所以愈来愈多的企业开始寻求偏离与行业常规的发展战略,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提高运营绩效,有关战略差异经济后果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经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学者们对于战略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对公司经营活动或融资活动的影响,较少有学者将战略差异经济后果的研究延伸至审计领域。财政部在2010年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且已有研究表明偏离于行业常规的战略模式会带来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并导致获得极端业绩的可能性上升,所以战略差异的这些影响是否会渗透到审计收费当中呢?本文尝试探究战略差异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等理论的支撑,合理参考现有研究成果,以2010-2018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利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战略差异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的战略差异越大,审计收费越高;同时,国有产权性质削弱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按照内部控制质量和分析师关注度将整体样本进行分组,还发现战略差异与审计收费的相关关系在低质量内部控制环境和分析师低关注度的条件下比较显著,反之显著性较弱。本文的主要贡献可能有:(1)从企业风险的角度出发将战略的影响延伸至审计领域,在丰富企业战略偏差经济后果研究的同时也拓展了有关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2)本文进一步考察了不同产权性质、内部控制质量以及分析师关注度对战略差异与审计收费相关关系的影响,丰富了现有文献的研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