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乙酸型螯合纳米纤维的研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研究高效、快速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纳米螯合纤维是一种新型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吸附速率快、可再生性好、易与液相分离等独特优点而得到广泛研究。课题通过合成氨基乙酸型高分子,探索其高压静电纺丝可行性,详细考察了高压静电纺丝条件与纳米纤维的形貌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了预交联和交联条件对纳米纤维形貌、溶胀性和溶失率的影响,考察了纳米纤维吸附热力学、动力学等性能,获得如下结果:(1)合成的氨基乙酸型高分子自身不具备高压静电纺丝的性能,只能通过混纺方式实现高压静电纺丝。较理想的混纺液由PVA-1799(A)、PVA-1788(B)、氨基乙酸型高分子(C)三种成分组成,各成分的质量比为1:2:2,且混纺液由10wt%PVA-1799(A),15wt%PVA-1788(B)和30wt%氨基乙酸型高分子(C)溶液混合制备。(2)正交试验对高压静电纺丝条件优化结果显示:纺丝电压24 kV、流速0.5ml/h、接收距离8.0 cm的条件时,纤维形貌良好,其平均直径为150 nm±77 nm。(3)氨基乙酸型纳米纤维的交联条件研究表明:在35℃下,采用戊二醛蒸汽预交联的最佳时间为18 h,预交联后仍能保持良好的纳米纤维形貌;环氧氯丙烷二次交联条件为:溶液浓度为20%,交联剂溶液pH为3,反应温度40℃,时间4 h,在此条件下交联的纤维仍能保持蓬松的纳米纤维状,其纤维直径为250?99 nm。(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戊二醛、环氧氯丙烷均能有效地交联纤维,使纤维结构趋于稳定。交联纤维的溶失率从68.67%大幅度降低至4.28%。(5)模拟重金属废水吸附实验表明:纤维的吸附性能与溶液pH有关系,纤维对铜离子和铅离子的最佳吸附pH分别为3.0和5.5。(6)氨基乙酸型纳米纤维膜对Cu2+和Pb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其中,在pH=3.0,初始浓度为50 mg/L的Cu2+溶液中,在30 min基本可达到吸附平衡;在pH=5.5,相同初始浓度的Pb2+溶液中,约50 min可达到吸附平衡。(7)纳米纤维膜对Cu2+和Pb2+吸附率虽然随着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的升高而有所降低,但是吸附容量呈增加趋势,并且纤维对Cu(II)和Pb(II)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iur等温吸附模型;同时,纳米纤维膜对Cu2+和Pb2+的吸附效率受到温度的影响,随着温度增加而有所增强,在温度40℃时,纤维对Cu2+的吸附率可达93.08%,对Pb2+的吸附率达96.69%。(8)经五次循环吸附/解析后,氨基乙酸型纳米纤维膜对Cu(II)和Pb(II)的吸附率有所降低,其吸附率约为初次吸附率的90%,表明该纳米纤维具有一定的再生循环使用特性。
其他文献
采用养殖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连续3年控制了杂色鲍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不同来源的鲍苗在同样养殖条件下,本场的鲍苗平均成活率达98%,10d内死亡率为0,而其它场的鲍苗的成活率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绝对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肥满度的影响。试验共设4组不同的投喂频率:1、2、3和4次/d,每次投喂体重的6%,每隔20天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
目的探讨对于高血压年轻化及糖尿病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高血压年轻化及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