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题名景观初探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H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文化的载体有多种形式,包括山水诗文、山水画、园林、盆景等。本文认为系列题名景观是山水文化成熟的标志,是景观、诗、画的最终融合形式。西湖十景是系列题名景观的原型,并是山水文化世俗化的肇始。系列题名景观在后世的泛滥,进一步说明了山水文化已广为大众所认可。  系列题名景观作为诗文与风景、绘画结合最紧密的一种形式,其形成不是偶然的,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文人士大夫阶层一直努力追寻的结果,并且在宋时走入平民,开始世俗化。这一过程伴随着人们与山水之间所开展的活动的多样性发展、深化而行进。其中贯穿着山水景观的发展、山水诗歌的发展及山水画的发展三条线索。自山水成为一种审美对象之后,便开始诉诸各种艺术形式——山水诗、山水画、园林、盆景等。在后世的发展中,由于中国文人阶层的喜好与强力作用,各种艺术形式,尤其是诗画,不断融合渗透。至“系列题名景观”,则是自然山水参与进去,与它诉诸的山水诗、山水画这三者完全融合的产物。本文梳理了系列题名景观形成的脉络,并力图阐释系列题名景观各发展阶段背后的动力,将这一发展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  一,山水审美对象之确立。只有人们将山水作为一种审美对象来看待,才会开始出现山水诗歌与绘画等表现艺术形式。在山水审美的起始阶段,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就奠定了以后的融合基础。这是系列题名景观重要的源头,是后世系列题名景观的种子。二,景点概念的形成。对自然山水的开发、认识程度是从表现它的艺术形式中体现出来的。这一时期,将某一地域内的景点“聚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或者说一个地域开始被划分为几个景点来吟咏的山水组诗涌现出来;山水诗、山水画被联合起来表现一地之风景的做法也开始出现,二者之间的结合日趋紧密。但由于山水画发展的相对滞后,直至第三阶段:山水画发展日趋成熟并文人化后,山水、诗、画才被高度融合——多以四字标题的“诗意化”景名开始出现。“系列题名景观”形成。西湖十景为其标志。
其他文献
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激增并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中国人口老龄化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老龄化发展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社
城市是人与环境关系最不友好的人居环境类型,而对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现状,环境友好的压力就更为严峻。本研究将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来理
我国的文化遗产村落数量多,分布广,文化内涵深厚。近年来,围绕文化遗产村落拓展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较为普遍,文化遗产村落的保护与更新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社会发展中的一
中国的开发区建设已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交通联系、产业联系、政策导向的综合因素影响下,较发达地区内的多个开发区当前已开始进入区域集群式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以开发区
本文以乡村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人从传统地方性的研究、人类聚居空间格局的角度、景观生态学方面、土地利用规划及乡村土地整理、旅游规划等角度对乡村景观进行研究之外,以
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近6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因此“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但由于现代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技术、人才都在向城市高度聚
目前,我国的城市正在快速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大型火车站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的改造和建设也在进行中。如今的火车站交通枢纽,通过建设合理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解决城市对内对外交通问
论文以高科技园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高科技园建筑的创新要求,研究高科技园建筑创新的技术表达与形式表现。 论文研究讨论了园区建筑空间和立面的结构风格形式。园区建筑空
现代医院作为延续生命、保护健康的重要场所,其整体医疗环境正日益受到重视。“心理、生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下,人们也更关心自身生理与心理的健康,环境作为特殊的治疗手段日
生态产业园是在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压力下探寻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突破。生态产业园区遵从了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