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句法结构看中英思维差异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d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外语学习中,在汉英翻译和跨文化交流中,汉英句法结构的差异常成为不小的障碍。探索这些差异的规律,并寻求有效的答案至关重要。探寻汉英语句差异的缘由或在哲学文化上的根据是汉英对比研究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文本从社会语言学的和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出发,以各种语言,思维和文化关系的理论为基础,对一些常见的汉英巨资结构进行分析对比,探索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巨资结构中的反映,进而说明其对汉语集中句子的英译的影响。 语言,思维和文化三者关系密不可分。既然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那么思维就不可能不在语言的语法结构上有所反应。王魁京先生曾说:"民族语言的语法,实际上是民族思维活动形式的凝结,是长期的民族历史上积淀下来的,使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这说明某一民族的句法结构与该民族思维方式紧密相连。例如汉英句法结构的差异就反映了汉英两个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中西哲学和文化发展史告诉我们,汉民族自古代起就讲究"天人合一",习惯于从总体方面认识事物,其思维方式是综合性,重直觉,强调时间顺序,注重空间移动;而英民族强调"人物分立",其思维方式是分析型的,重理性,强调形式论证,把握整体分解。这是汉英两个民族思维方式上的不同,这种不同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断旬不严,句子结构上没有焦点,强调时间顺序和事理安排,内容上自足;而英语有形态变化,句界分明,句子以限定动词为核心控制各种关系,组成空间搭架,形态上自足。因此中国人要熟练有效地运用英语交际,就必须学会用英民族的思维方式思维。所谓汉语式的英语和英语式的汉语往往不是源于英语语言的干扰,而在于英语民族思维方式的作用。所以思维方式差异的干扰是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障碍的重要原因。 本文从句法结构入手,探究中英不同的句法结构是跟具有不同民族特点的思维活动形式,这对于准确掌握汉英句法结构的特点,提高双语转换的质量,以及解决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跨文化交流问题,有着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 此篇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节论述了语言,思维,文化三者之间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二章节探讨了造成汉英两个民族思维方式差异的文化因素。第三和第四章节从句法结构蕴含着民族思维方式这一角度出发,对几类汉英句型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汉英句法结构的不同是汉英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在语言结构中的体现。第五章节则将上述对比分析的结果用于指导汉语几类句子的英译,从而进一步说明语言是反映民族思维方式的一面镜子,与民族文化紧密相关的思维方式将自己的特质注入到语言之中,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成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
其他文献
作为人类交流尤其是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活动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己久。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什么是好的翻译依然莫衷一是,对翻译标准的讨论也基本上围绕原文展
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二十世纪美国南方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她以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敏锐、细腻的观察,简练、犀利的笔法,写出了为数不多,但篇篇风格独特、寓意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