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中继网络中的资源分配算法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移动互联网技术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巨大的数据量迫切需要更加有效的无线传输技术。人们已经证明,在下一代无线网络中,无线中继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传输质量并扩大小区覆盖范围。中继系统中资源分配的结果直接决定系统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系统的性能。本文对无线中继网络中的资源分配算法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多中继选择、功率分配和子载波配对等方面提出了资源分配优化算法。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针对多中继场景下的放大转发协作通信网络,在各用户功率以及总功率分别受限条件下,以最小化系统中断概率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多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联合算法。在选择中继时,该算法不仅考虑了信道质量,还考虑了各中继的功率输出能力,更加符合实际通信场景,同时,该算法引入排序思想,并通过迭代的方法进行中继选择,大大降低了复杂度。在功率分配方面,该算法通过简单的功率再分配大大减小了搜索最优中继集过程的算法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中继选择算法与基于中断概率上界的最优功率分配穷举遍历算法性能相近,而复杂度大大减小。(2)在双向认知无线中继网络中,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功率分配算法。在各节点功率受限条件下,为了最大化次用户系统容量同时保证整个通信过程中主用户的服务质量,本文首先构建了系统容量优化模型,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柯西-施瓦茨不等式的次优功率分配方法。不同于传统中继网络资源分配算法,该功率分配算法基于柯西-施瓦茨不等式,避免使用迭代方法,大大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功率分配算法性能优于最优单中继算法和平均功率分配算法,并且达到了与基于内点法的最优功率分配算法十分接近的性能。(3)在多中继OFDM网络中,以最大化系统容量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功率分配和子载波配对联合算法。该算法中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进行子载波配对,并且一个子载波对可以被多个中继转发,以此来获得分集增益,同时允许源节点在第二个传输时隙重新发送其在第一个时隙发送的信息,这在直达信道较好的情况下可以为系统提供额外的分集增益。通过定义等效信道增益并应用本文提出的基于柯西-施瓦茨不等式的功率分配算法,对原最优化模型进行了简化以求得最优解。此外,本文对最优算法进行了简化,提出了一种次优算法,该次优算法避免了大量等效信道增益的计算,在降低算法复杂度的同时能提供与最优算法近似相等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性能优于传统的有分集增益或是无分集增益的算法。(4)提出了一种OFDM多中继网络中能量效率的优化算法,在满足系统最小传输速率的前提下,构建了包含子载波配对以及功率分配的系统能效优化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求解非常复杂。本文通过定义等效信道增益,将复杂的最优化问题简化为准凸规划问题,并通过Dinkelbach方法、匈牙利算法以及次梯度算法来求得最优解,大大减小了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在保证满足系统最小传输速率要求的情况下,提高系统的能量效率,并且具有很好的全局收敛性。
其他文献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由大量资源受限的传感器节点以Ad hoc方式构成的自组织多跳无线通信网络,综合了传感器、嵌入式计算、分布式处理和通信等技术,通过节点的协同操作,进行实
智能家居的概念存在已久,然而即使人们对现代生活质量的追求正在不断提高,其市场普及度仍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传统智能家居的技术实现手段并没有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低廉的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碰撞检测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时而精确的碰撞检测对于提高虚拟环境的真实性及增强其沉浸感具有重要的作用。虚拟手术仿真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它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训练的平台,分析手术方案的可行性。在虚拟手术中,不但要求通过力反馈装置与虚拟人体器官进行实时交互,而且要实时显示人体器官的变形,而碰撞检测是计算人体器官变形的先决条件,也只有根据碰撞检测的
光纤放大器高增益、低噪声以及对信号透明的特点,使光纤通信本身的优点能够得以充分体现,它推动着光纤通信技术向超高速、超宽带、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方向发展,使DWDM、光孤子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朝着智能化方向高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多节点构成的自组织网络系统,节点的能量供给一般是受限
ATM交换机的服务质量(QoS)是保证ATM网络性能的关键之一。本文结合项目“星上10Gbps大容量交换原型样机”,重点研究了共享缓存ATM交换机的QoS控制策略及性能仿真与评估。论文
工业化网络控制是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管理的基础,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研究了直接面向生产一级的工业化网络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课题,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全数字控制系统是21世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流。CAN作为一种新兴的总线技术,数据传输采用短帧结构和过滤机制,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能方便地构成分布式系统和低成本地实现工程的实际
随着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业务在移动互联网流量中所占据的比例呈指数上升,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在移动设备上享受各种丰富的多媒体应用,因此移动流媒体技
本学位论文着重研究了自组织网络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包括频谱检测、频谱分配以及认知网络中的动态路由技术。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的相关概念、认知无线电
AVS音频标准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编码标准AVS的第三部分,为高质量音频压缩领域提供了很好的方案,主要用于高分辨率数字广播、高密度激光数字存储媒体、无线宽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