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名量词与土家语名量词比较研究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汉语、土家语名量词为研究对象,着重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对汉语、土家语名量词进行比较,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当分析语言现象出现几个判断标准选择时,本文重运用标准,以能阐明运用特点为目的。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地调查和分析了土家语的名量词及其特点,为湘西地区推行的汉/土家语双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全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 绪论。阐明研究对象和选题依据,综述前人相关研究成果,介绍本文的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汉、土家语名量词分类。对于汉语名量词,本文从运用角度,按表量多少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度量衡量词和不定量词四大类,然后再对每一类进行细分。对于土家语名量词,本文先按其来源将其分为固有名量词和借用名量词两大类,然后再按其表量多少进行逐层细分,提出了土家语名量词细分表。   第三章 汉、土家语名量词产生的原因及丰富和发展。本文认为汉、土家语名量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认知和表达的需要。对量的表达英语也存在,汉语和土家语选择名量词来“称量”,是语言自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反响型量词反映名量词产生初始阶段的一种雏形,不是名量词产生发展的必经阶段。大量的名量词的产生、丰富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名词直接虚化成名量词。促使名量词丰富发展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本章第三节以汉语名量词“家”为个案,描写了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第四章 汉、土家语名量词的语义分布特点。本章分析了汉语名量词附加义的形成,认为附加义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语法结构。结构中名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是具有选择性的,实际运用中,人们可以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来选择适合的名量词与名词搭配。土家语名量词没有汉语名量词的语义复杂,很多名量词的概念义不明显,附加义不丰富,没有色彩义这一附加义。本章也比较了两种语言名量词共有的语义范围:类别义、性质义和形状义。其结论是两种语言的名量词的语义范围是不完全对称的,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差异。以上均通过举例做了分析。   第五章 汉、土家语名量词的语法特点、结构形式和句法功能。语法特点方面,汉语名量词与土家语名量词最大的差别是,汉语绝大多数名量词可重叠使用,土家语名量词则不能直接重叠。语法结构形式汉语比土家语复杂,我们统计的结果是,汉语共出现九种结构形式,其优势结构形式是“数+名量+名”;土家语共出现五种结构形式,其优势结构形式是“名+数+名量”。句法功能方面,两种语言基本相同,名量结构在句中都可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不同的是汉语名量词可重叠在句中称当以上成分。   第六章 汉、土家语名量词研究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一切语言研究都应该以语言的实际运用为目的。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揭示出汉、土家两种语言名量词及名量短语的语法结构、语义类别、语义表达等方面的差异,解决土家/汉双语教学中可能碰到的量词问题,为双语教学提供参考。对濒危语言——土家语的研究也有现实意义。   结束语部分对全文做了总结,主要指出汉、土家两种语言名量词的不同点。   文尾的“附录一”和“附录二”是两个互相对查表。阅读论文时可查对相关土家语名量词的用法。
其他文献
精神,被顾城认为是艺术的起源,也是他赖以生存和创作的重要支撑,顾城在诗歌领域的建树也源自于他对“精神自我”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顾城是中国当代诗坛上的一个独特的
学位
“五四”作家中,郁达夫以其独特而大胆的心灵剖白式的写作风格和淋漓尽致的性爱描写而闻名。他执着于写人的身体,人的欲望,以宣扬爱与被爱来还原生活和人性的本真,来洞察社会,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