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视阈中的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财政分权的视阈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供给机制进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的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主体几经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在相互博弈中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在财政分权的体制中,农村义务教育在探索中前行、在曲折中发展。财政分权改革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以县为主”的三级办学制度。随着国家公共财政对三农扶持力度的加大,增加了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国家公共财政的支持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但是长期以来历史欠账过多,现实的体制机制也在完善之中,导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供给机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供给机制上应该更多发挥中央政府和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多渠道筹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资金,健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的机制。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概念的介绍,主要分析公共财政以及公共物品的一般理论,并且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属性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介绍财政分权化与农村义务教育三级办学体制的形成;第三部分指出现行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提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制度的思路。
其他文献
贫困是世界性难题.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首要任务.5月23日,主题为“共享推动合作,携手消除贫困”的2018中国扶贫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9个国际组织
期刊
作为欠发达省份,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振兴是吉林省面临的核心任务。而作为仍处于投资拉动型发展阶段的吉林省,实现这一任务目标,政府选择怎样的投资政策至关
改革开放30年,地方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是拉开地区间竞争力的最关键的方式。权衡本地区经济、社会、环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