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为标志,环境外交逐渐进入各国的政治议程。冷战结束后,世界生态坏境不断恶化,生念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包括非传统安全),共同成为世界各国对外交往时的重要议题。
在世界现代坏境外交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环境外交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建国之初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关于环境外交的国际交往较少,环境问题只能称作是中国对外交往中的边缘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中国开始积极参与联合国大会,开展双边与多边往来,加入一系列国际环境条约,环境问题开始进入中国对外交往议程。中国在多次的国际会议、文件条约中对于中国环境国际交往的原则立场有所表述,但是尚未明确化、清晰化、体系化。直至1989年10月,在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第16次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明确提出要开展环境外交,确立环境外交的原则和立场,环境问题开始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议题。中国在现代环境外交的舞台上开始发挥同益积极主动的作用,代表第三世界国家的立场,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利益。
中国环境外交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推动这一进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在融入国际体制的过程中,环境问题作为国际交往中日益重要的议题之一,对中国产生外部压力,影响中国政府对环境外交的认识。中国环境的同益恶化、“可持续战略”的提出,也从内部要求中国在环境外交上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此外,作为国家主要决策者的领导人对于环境问题的认知加深、国内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等亦推动中国环境外交不断发展,在世界环境外交中角色不断变化。在世界局势相对稳定、资源有限、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存在并加剧的今天,环境问题仍将是各国外交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