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是一个国家杜会保障体系的“稳定器”和“安全网”,它所提供的是最基础层次上的保障。我国约有六千多万残疾人。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各种救助,而且残疾人社会救助是目前解决我国残疾人问题的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但直接造福于广大的残疾人,而且将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对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有重大意义。 本文通过对济南市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救助需求的问卷调查,力图真实反映我国城市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状况,探讨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残疾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康复等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参考。论文主体内容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研究背景。首先是现有文献的理论综述,包括有关中外“社会救助”思想和制度发展的文献综述和关于“残疾人社会救助”问题的文献综述。其次说明了现有理论与研究需要完善的地方,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框架为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和对策分析。本文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Documentary Research Method)和调查法(SurveyMethod),用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第三部分为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现状分析,主要是对残疾人及残疾人社会救助的概念等进行了分析,然后描述了我国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的历史演进和我国城市残疾人救助体制的现状,在看到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发现问题,最后对本次调查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描述:包括城市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救助现状;城市残疾人对当前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观态度调查;城市残疾人理想中的社会救助状态分析等。 第四部分为对策研究。首先我们分析并借鉴法国、美国、荷兰和日本等国外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经验;然后说明了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原则:最后从牛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住房及救助资金的管理等方面给出了建立健全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第五部分为基本结论。虽然我国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臻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也会不断发展。
其他文献
大学生村官作为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群体,它的产生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虽然公众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充满了溢美之词,但此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却难免有一些问题出
根据对苏州市K企业的调查数据,从社会支持网规模和关系构成二个方面反映青年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特征,分析社会支持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现状分析表明:青年农民工社会支持网规模较
学位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对集体行动和社会运动研究的展开和深入,针对城市业主集体维权行动的研究,在学界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资源动员理论的视角,考察了
社区是社会的单元和细胞,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微型反映。我国的社区建设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并蓬勃发展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社区建设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取得
对中国农村社会来说,现代法制是一套外来的知识与规则体系。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法制(治)建设将这套体系推向农村,促使农村社会法律秩序得以初步形成。但由于现代法制与原有
人力资本的存量与质量是影响“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西部地区要实现打造“西三角”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其决定因素已不仅是物质资本的投入,更为重要的是对人力
目前,有关社会网络研究中以趣缘形式为依托构筑的社会网络研究相对受到忽略,而有组织的正面的趣缘形式培育的社会网络结构能够主动创造机会建立横向的社会联系,保证社会的“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