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见证。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速,人类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也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遭受冲击和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特性就是口传身教,传承上有一定的难度,消亡危机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是将传统文化与新媒体平台相结合的一种传播形式,提高对传统文化传播的效果。“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着重于叙事,多以传承人为创作主体,通过对于传承者的纪录和工艺过程的纪录,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对于“非遗”题材纪录片中人物形象的建构研究,本文从“非遗”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和类型分化、中国纪录片中非遗传承人形象特征概况、纪录片中“非遗”传承人的内在形象写实以及非遗纪录片传承人形象构建的手段五个大方向来论述。另外,从个人影片《陶人万象》来分析“非遗题材“纪录片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非遗题材”纪录片的主要拍摄对象为“非遗传承人”,在拍摄制作过程中,对于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塑造,需基于其“非遗传承人”的身份,进行整体的范围铺陈与视角转换。同时,不仅要注重主人公形象的深度挖掘,更不能忽略次要角色的行为动机,合理构建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之间的人物张力,并由不同真实人物之间的价值观的冲突与和解中,凸显影片主题,本文以毕业作品为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期望日后对中国纪录片中非遗传承人的形象建构问题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