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道教思想的社会历史观研究

来源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uffyzer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末五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在经历了隋唐盛世后,唐朝末年异常的动乱。政治上的黄巢起义,经济上的萧条,文化上的禁锢,使得整个社会的发展极为缓慢。再加上统治阶层在政治上的封锁与钳制,更是让人民大众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政者的奢侈淫欲则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空有一腔热血的有志学者在著书立说之际,也纷纷将批判矛头指向了统治阶级,表达出对安定社会的向往。这一时期的道教思想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抨击和讽刺上,表现出一种对社会弊端的无奈。所以晚唐五代的道教发展,也是停留在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上。相对于中唐时期的安定状态,这个时期的道教理论发展更突出了社会的责任感和救赎感。人们经历了种种浩劫,所以更加向往安定平静的生活。也是因为此,道教学者在对社会进行无情鞭挞和批判的时候,反映出了平民的生活愿望即希望有一个理想安定的社会环境。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历史社会背景,本文提出治世与乱世的概念。乱世,指的是混乱不安定的时代。不破不立,乱世也是治世乃至盛世的序曲。治世指社会比较稳定、政权比较巩固、人民基本生活有保障的社会。将南北朝的乱世,隋唐的治世与这一时期做一个比较,从而得出社会局面、经济状况及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对于道教有所影响的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先是十六国与东晋的划河而治,随后而来的是南北朝的对立统治。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换,而北方则是有着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的统治。这一时期由于魏晋玄学、儒家、佛教等各派的兴盛,道教的发展空间很小,但是后期随着陶弘景,葛洪等人的出现,状况有所改变。葛洪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陶弘景更是参与政事,做起“山中宰相”。总的说来这一时期道教的发展史是零散的,从民间宗教的形式慢慢地走向正统,逐渐地参与政治,为唐朝道教的兴盛奠定了基础。隋唐治世经济上生产恢复,政局稳定,社会安定,民族融合,道教清静无为的思想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而受这一时期安定祥和的社会状况影响,再加上李氏唐朝极力推崇老子,道教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突出表现就是重玄学盛行,为后来的宋明理学奠定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 EB)是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表现,肺通气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正常,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明显增多,皮质激
当前司法实践中 ,“刑民交叉”案件问题突出 ,涉及范围广 ,技术性强 ,审理难度大 ,社会关注。在法学理论及司法各部门对“先刑后民”原则的理解与适用也存在不同的认识。今年
基本国情和资源禀赋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农业经营规模,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了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本文阐述了多元并存的农业经营模式和
本文以2011年5月31日前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22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描述性统计和显著性检验方法,分析了有无私募股权投资以及不同类型的私募股权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
作为21世纪具有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更要善于从知识的不同表现形式把握知识形成过程的本质,善于从不同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中概括出问题所蕴涵的思想和数学方法。这一切没有良好的
目的介绍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细胞色素酶P4502E1(CYP2E1)的变化和CYP2E1改变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及影响机制,以期对酒精性肝病患者合理用药有所帮助。方法根据酒精性肝病导致CYP2
民国时期是一个除旧迎新、风起云涌的时代,各种变革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受欧风美雨的不断洗礼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知识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她们通过放足、剪发、社交
目的了解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CYP21A2基因突变热点,并分析其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方法对在新生儿常规遗传代谢性疾病17α-羟孕酮(17-αOHP)筛查后高危并经临床诊断为阳性的1
偏于西南一隅的巴蜀地区,因为地理的原因,一直存留着其独特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带有一种与中原地区迥然不同的地域特色。到了两宋时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相对稳定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