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钙粘蛋白、VEGF-C表达与食管癌及其淋巴转移的关系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81065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食管癌组织中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的表达,了解E-cad和VEGF-C与食管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6例,均行食管癌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其中男性58例,女性18例;年龄41~77岁;术前肿瘤位于胸上段9例,胸中段54例,胸下段13例;分期标准依据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标准第7版(2009),T1:12例,T2:16例,T3:47例,T4:1例;N0:50例,N1:20例,N2:6例,N3: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E-cad及VEGF-C的表达并进行评价。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Spearman’s秩相关分析作相关性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  1.1一般因素本组资料中年龄和性别均未显示出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P>0.05)。  1.2肿瘤因素  1.2.1肿瘤长度  肿瘤长度≤3cm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9%,明显低于>3cm的42.4%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显示长度越长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1.2.2浸润深度  食管肿瘤局限于肌层以下(T1~T2)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5.0%,虽低于侵及食管外膜及周边组织(T3~T4)的39.6%,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96)。  1.2.3肿瘤体积  肿瘤体积≤20cm3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6.0%,明显低于>20 cm3者的43.1%,显示随体积增大淋巴结转移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1.2.4肿瘤部位  肿瘤位于上、中、下段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4.4%、37.0%、15.4%,虽显示自上而下淋巴结转移率逐渐下降,但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265)。  2. E-cad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2.1 E-cad与肿瘤的关系  2.1.1病变长度  食管肿瘤长度≤3cm、3.1~5cm和>5cm的E-ca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1%、51.5%和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9),显示E-cad的表达与食管癌的纵向浸润无关。  2.1.2浸润深度  肿瘤侵及固有层或粘膜下层(T1)组的E-cad阳性表达率为75.0%,明显高于侵及肌层、食管外膜及周边组织(T2~T4)的43.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显示E-cad可阻止肿瘤的深层侵犯。  2.1.3肿瘤体积  肿瘤体积≤50 cm3者的E-cad阳性表达率为58.7%,明显高于>50 cm3的3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显示E-cad可抑制肿瘤生长。  2.1.4肿瘤部位  肿瘤位于上、中、下段的E-ca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50.0%、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4)。  2.2 E-ca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全组淋巴结数为634枚,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数为45枚,E-cad的阳性表达率为48.7%。E-cad表达与年龄、性别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  E-cad阳性与阴性表达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8%(14/37)和30.8%(12/39)(P=0.516),转移度分别为7.8%(28/358)和6.2%(17/276)(P=0.419),均无明显差异。  3. VEGF-C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3.1 VEGF-C与肿瘤的关系  3.1.1病变长度  食管肿瘤长度≤3cm、3.1~5cm和>5cm的VEGF-C高表达率分别为41.2%、45.5%和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2)。  3.1.2浸润深度  肿瘤在T1组的VEGF-C高表达率为25.0%,低于T2~T4组的42.2%,有VEGF-C表达越高肿瘤浸润越深的趋势,但两者之间未能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264)。  3.1.3肿瘤体积  肿瘤体积≤20 cm3与>20 cm3者的VEGF-C高表达率分别为36.0%,和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  3.1.4肿瘤部位  肿瘤位于上、中、下段的VEGF-C高表达率分别为33.3%、44.4%和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9)。  3.2 VEGF-C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为39.5%,年龄、性别与VEGF-C的表达无明显关联(P>0.05)。  VEGF-C低、高表达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6%(15/46)和36.7%(11/30)(P=0.715),转移度分别为6.3%(24/382)和8.3%(21/252)(P=0.325),均无统计学差异。  4. E-cad和VEGF-C的关系  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VEGF-C的表达与E-cad的表达未见明显相关(P=0.114)。  结论:  1.食管癌肿瘤长度越长、体积越大,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2. E-cad的表达水平越低,肿瘤浸润越深,肿瘤体积越大。  3. E-cad的表达水平与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未见明显相关性。  4. VEGF-C的表达与食管癌的肿瘤部位、浸润深度、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均未显示相关性。  5. E-cad与VEGF-C表达对食管癌的相关因素未见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犯罪、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高校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以及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高校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高校的心理健康
“教师是蜡烛”“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社会上传统的过高期望,给教师带来了职业上的压力和盲从感。教师越发觉得自己与来自多方面的期望,如来自家长、学生、学校及社会的不同期望相距甚远,导致教师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了激情,对学生失去了热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验不到幸福的滋味,反而现在的教师群体中出现了“职业倦怠”“工作压力过大”“教师焦虑”等不良现象,我们
问题的提出    应对(Coping)原意为:有能力或成功地处理问题或应对环境挑战。随着研究的深入,在词典解释的基础上,人们又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外延。Lazarus等人较系统地阐述了应对的概念,指出应对是指个体不断改变的认知与行为的努力,从而控制包括容忍、降低、回避等那些被评价为超出个体适应能力的内部或外部的需要。应对是一个带有认知评价行为的努力过程,强调人在应激事件中的想法与做法的变化,这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