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力适应是指面对压力时,个体不断调节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行为反应,以适应情境要求,并最终达到与环境和谐平衡的能力(Ryff,Singe,Love,&Essex,1998)。作为压力应对、压力适应领域的研究热点,心理一致感(sense of coherence)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它指个体通过不断挑战和处理压力,内部和外界应激、环境达到的一致平衡状态的过程,反映了个体的压力适应状况(Antonovsky,1979)。有益健康模型理论认为高心理一致感的个体更倾向于把生活事件看作是无压力的、有更充足的资源应对压力事件且更有可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从而更好的保持自身心理健康(Antonovsky,1987)。因而培养个体高水平的心理一致感至关重要,而探讨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则有助于科学培养个体的心理一致感。青少年期作为心理一致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Antonovsky,1979;刘俊升,周颖,2007),更应该引起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关注和重视。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自我知觉问卷(SPPC)和心理一致感量表(SOC)对山东省四所中学初一到高三1062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青少年心理一致感的特点以及父母关爱、父母控制是否分别正向、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心理一致感。查明自我概念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心理一致感之间是否起中介作用,以及中介作用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本研究拟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事实依据,同时也为培养青少年高水平的心理一致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使青少年更健康积极地适应内外环境需求,从而保持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男青少年的心理一致感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女青少年,初中生的心理一致感总体水平显著高于高中生,其中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一致感水平最高。青少年的可控制感维度总体得分最高,意义感维度总体得分最低。2、父亲关爱、母亲关爱、自我概念各维度、心理一致感各维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父亲控制、母亲控制分别与社交自我概念、一般自我概念、心理一致感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父母关爱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心理一致感,父母控制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心理一致感。社交自我概念、身体自我概念、一般自我概念在父母关爱与青少年心理一致感之间均具有中介作用,在父母控制和青少年心理一致感之间不具有中介作用。一般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在女青少年群体中,一般自我概念在父母控制与青少年心理一致感之间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这一中介作用在男青少年群体中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