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廷历经三世得以平定西陲,将新疆纳入版图。在随后对新疆的治理中,“隔离政策”始终是清廷遵循的原则之一,这种政策在军事、行政制度、社会交往和文化层面都有体现。从制度层面上讲,前往新疆的内地人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方面自然受到这种“隔离政策”的限制。清廷在新疆地区的“隔离政策”会因局势等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也可以从内地人在新疆的活动得到反映。吐鲁番地区作为清廷在新疆最早到达和最先控制的地区之一,也是内地民人入疆谋生的主要地区。本文试图以吐鲁番地区为例,梳理清廷在新疆治理政策的转变过程,以及在这种转变背景下内地人在吐鲁番地区的生业变化、与当地人交往的具体细节,试图探究“隔离政策”在当地的具体实施情况。寻求在这种背景下,当地官府在处理内地移民与当地人之间的纠纷案件遵循的原则、经验和教训,以及官方对此秉持的态度。这些经验和教训不仅可以为今日新疆地区不同民族间纠纷事件的处理提出一些借鉴和经验,促进新疆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为“一带一路”经济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对我国其他地区不同民族间的纠纷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可以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和不同民族间的和平相处有所贡献。为完成此项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从康熙年间清准战争开始,梳理清廷在吐鲁番地区统治建立以及强化的过程,此部分作为研究的一个背景切入。接着从官方层面论述在吐鲁番地区长期留驻的内地人,这主要包括绿营兵和从乌鲁木齐派驻的满营士兵。本章主要论述了绿营兵在吐鲁番屯田始末以及满营士兵解决生计问题的办法。二、本部分探究清朝同治动乱前内地人向吐鲁番地区的移民背景,内地人移民情况的变化以乾隆年间乌什事变和道光中叶政策转变为契机。通过对相关奏折和档案资料的梳理、分析,笔者从民间层面来探究在吐鲁番地区民人的由来生业以及在“隔离政策”转变背景下,这部分民人生业情况的变化,并通过梳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安展等七屯的开发来研究官方对民回交往的态度。三、本部分探究了从光绪三年吐鲁番地区克复后至新疆建省前,官方对民人与当地人之间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过程和遵循原则,并分析此类案件的处理较之军府制时期有何变化,以及案件处理是否出现内地化趋势、案件处理是否会出现与国家法律表达不一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