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篡改图像的盲检测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ingkaoya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数字图像篡改等事件频频发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诚然,这之中包含了道德方面的因素,很多人欣喜于新技术给自己带来伪造真实的便捷,用新技术来伪造证据给自己获利;但另方面,图像成像设备及图像修改编辑工具越来越朝着简单易用的方向发展,恶意篡改者很方便的就能让这些新技术为自己所利用。因此图像取证技术成为信息安全和取证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有的数字取证技术中,以主动数字图像取证为主,其中包括数字水印、数字签名等,将图像中事先嵌入的隐秘信息检测出来,以确认图像的归属、完整性等信息。然而主动取证技术需要知道先验信息,这需要知道每张图像的根源及相关信息,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对数字图像的盲取证进行深入的研究才是解决目前大量图像取证的关键。首先,本文介绍了进行数字图像盲取证研究的意义,并对现有数字图像盲取证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出其原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第二,介绍了复制粘贴拼接篡改。该类篡改技术是目前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的篡改手段,主要分为同幅图像拼接和多幅图像拼接两大类。后者是由两幅或多幅数字图像之间,通过相互复制粘贴技术合成一张新的图像;前者是一副图像的不同区域之间的复制粘贴,及把图像中的某一个区域复制粘贴到图像另一区域上,以此来隐藏重要的目标。第三,针对数字图像取证中一类常见的图像篡改-复制粘贴图像伪造,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小波变换和图像块灰度分布提取特征的检测算法。相对于原图,小波分解的低频子带仍然保持原图像的概貌和空间特性,但在尺寸上减小了很多;对小波低频子带进行重叠分块,再对各重叠块进行灰度分布特征的提取;利用迭代划分法结合相似性匹配搜索相似图像块,进一步减少了检测的计算量;配合图像块的偏移位置信息,进行图像复制伪造区域的检测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精确地定位出复制和粘贴的图像伪造区域,并有效地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检测效率。第四,文中提出基于方差分析选择图像质量参数实现篡改图像盲检测的方法。用四种噪声模拟数字图像篡改,从而提取以此引起的图像质量的变化。利用方差分析选择出对篡改较为敏感的图像质量评价参数,结合图像的三级小波分解及第一级对角子带的再一次小波分解,计算17个子带的前三阶特征函数统计矩;为更好地提高检测性能,再对图像的预测误差图像做相同的分解,求得同样子带的特征函数统计矩,建立篡改检测算法的特征模型,经支持向量机分类进行训练和分类。第五,在图像拼接检测方面,分析了图像小波高阶矩特征在图像篡改检测中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小波包高阶矩特征的方法,对图像以及预测误差图运用小波包分解生成多个子带,提取各子带系数的直方图特征函数多阶矩作为特征,然后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篡改检测结果贡献程度较高的矩特征作为最终的分类特征。完成了对拼接图像的取证。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对数字图像取证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玉米秸秆收集效率低的问题,进行了打捆机柱塞驱动机构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通过理论计算设定了柱塞驱动机构3组结构尺寸,利用Solid Works软件对打捆机构进行三维建模,
按照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育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以"动物解剖标本制作"
简要阐述了软土的定义和特征,介绍了目前我国常用的几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特点以及各自的适用条件,为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依据。
<正>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工业组态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每个用户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利用通用组态软件提供的底层设备(PLC、智能仪表、智能模块、板卡、变频器等)的
高职院校要建立起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以职业胜任力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体系,设计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实施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多样性的职业生涯教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择业,它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学生
感知课文,理清文路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后,教师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再出示课后“思考·练习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种花生→()→()→()。为启发学生思考,教师
本文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项目体系"设置的背景出发,介绍了"项目体系"的构成,并重点对"项目体系——专业综合项目"的实施过程、存在问题及改进进行了阐述。
深化重大主题教育,应在突出主题教育的时代性、系统性、参照性、多样性上下功夫,做到主题教育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常态化。戒旧求新,在内容上突出时代性;戒浅求深,在说理上
味论翻译观包括本体论和鉴赏论两部分内容,味本体论描述了翻译活动具有"趣味"的内涵和具有"风味""义味"和"异味"外延;味鉴赏论提出了译作赏析的三个层次,即"味内味""味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