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研究和实践建立在乡村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传统村落不仅仅是一种空间结构和物质形态,同时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在传统村落的生活中,亲切的邻里关系、丰富的公共活动也同样描绘了理想生活图景的一个片段。在新时代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实现村落城镇化转型的同时,找到一种可行的方式,保留和延续传统村落中的物质和文化内核,实现村落的有机更新,这便是本研究的社会背景。在广大的传统村落中,本文选取了靠近城市的城郊村落作为研究的对象。城郊村落除了具有传统村落的特征之外,还由于靠近城市边缘而存在城市扩张挤压、人员和能量被迫流失等问题。本文探索了一种适合于城郊村落聚落更新的更新模式,并以黄湓村有机更新的项目为例,具体阐释这种更新模式的内涵。经过相关理论研究和案例借鉴,并针对中国当下条件下的城郊村落现状,以“宜居田园”为目标的聚落更新模式应运而生。“宜居”呼唤了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的提升,“田园”则要求保持村落最宝贵的聚落特征。以“宜居田园”为目标的聚落更新模式包含四个策略,即点位带动、社区营造、设施提升、环境提升。点位带动即在更新项目启动之初,充分挖掘村落资源,吸引潜在的村内村外人群,为村落的更新带来更多能量,包含点位选取、点位策划、动线组织三项内容。社区营造策略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视角来研究社区营造的空间基础,包含组团形成、组团演变、空间塑造三项内容。设施提升关注传统村落的交通、居住、配套服务设施,探索如何在更新的过程中完善村落的新陈代谢和养分补给,包含路径重组、功能植入、房屋更新三项内容。环境提升主要针对村落的物质环境,探索如何通过建筑和规划的手段提升环境的舒适度,包含绿化梳理和风貌协调两项内容。本文通过黄湓村的村落更新项目具体阐述以“宜居田园”为目标的聚落更新模式。黄湓村位于浙江兰溪,既具有传统村落的聚落资源,又位于城区边缘,面临多项发展难题。在应用以“宜居田园”为目标的聚落更新模式时,进一步探索了模式中各项策略和内容的内涵,检验了其可行性,并完善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