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普遍存在交通拥挤、居民出行难的现象,尤其在大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全局性问题。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出行效率和可靠性,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至关重要。本文考察了影响居民出行行程时间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居民出行行程时间可靠性模型,以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居民出行行程时间可靠性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可靠性理论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连通可靠性、行程时间可靠性和容量可靠性等。其次探讨了行程时间可靠性的两种评价方法:统计评价方法和模拟评价方法,提出了两类行程时间可靠性的衡量指标,包括预留时间类指标和数理统计类指标。本文采用意向调查作为出行调查方法,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上海市的上班人群进行数据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再做意向调查特征分析,最后建立了城市居民上班出行行程时间可靠性模型,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个人属性、工作属性、出行属性对上班出行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影响。本文还研究了不同出行目的情况下——购物出行、娱乐出行、访友出行、餐饮出行,城市居民对行程时间可靠性的要求,并分别建立了行程时间可靠性模型。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采用“出行预留时间”作为衡量居民出行行程时间可靠性的指标,通过意向调查问卷获取“出行预留时间”信息,将“出行预留时间”作为行程时间可靠性模型的选择肢。二是将非集计模型应用在行程时间可靠性研究领域,建立了城市居民出行行程时间可靠性模型,重点研究了出行者个人属性、工作属性、出行属性对上班出行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出行者个人属性、出行属性对购物出行、娱乐出行、访友出行、餐饮出行等的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