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师”到“靠生”——学生自主建构能力的生发机制及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W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本质上来讲,学生在课堂教学条件下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当前,过度依靠教师是当前中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存在普遍且突出的问题,显示出一定程度上的被动倾向。它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不强、过度依赖教师引导以及惯于接受和不善质疑三个方面。分析其众多因素,学生个体自主建构能力的不足是学生过度依靠教师的根源。好奇心的本能论和驱力理论认为,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它表现为个体对新鲜事物的注意与主动接近,并驱动个体对其做出探究为。这种探究行为的本质即是个体自主建构对外界环境、事物的理解的过程,自主建构能力则是决定这一过程能否顺利完成的核心能力与关键因素。因此,要真正实现从“靠生”到“靠师”这一根本转变,就必须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能力的生发。   针对当前中小学生的课堂学习过度依靠教师这一普遍而突出的问题,围绕“学生自主建构能力的生发机制及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本文充分运用好奇心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着重研究了当前中小学生“靠师”的突出表现及成因;自主建构能力的内涵、特征和构成;课堂教学条件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一般过程;自主建构能力的生发机制;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能力生发的教学策略五个方面。   本文认为研究学生自主建构能生发的核心价值在于自主建构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在根本上实现从“靠师——靠生”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遵循保护性原则、宽容性原则、适时性原则以及主体性原则,并在实施过程中,提供具有恰当复杂性的问题情境;赋予学生自主建构的权利;提供有效的导学工具促进建构;引导多维交流,完善建构;呈现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指导反思。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炫耀性消费倾向是个体追求特定商品在群体中具有的符号意义而非实际功能的意愿。大学生群体中的炫耀性消费倾向可以分为人际调节、从众心态、形象展示等三个维度。存在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