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張協狀元》作爲早期南戲的代表作品,爲温州書會才人编成,是現存最古的南戲之一,被公認爲是明代南戲的先踪。其中的語言十分具有特色,既有方言土語,也多俚語俗諺,更有時下口語,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語言實際,是研究南宋時代語言比較可靠而且珍貴的近代漢語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語言學、語料學和文獻學價值。本文從共時與歷時兩個角度,對《張協狀元》詞匯的構成進行了系統分析,并就其中的特色詞進行了專門考察,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張協狀元》的詞匯構成分析。《張協狀元》詞匯成分是漢語詞匯發展到南宋這個平面部分投射的结果,從詞匯系統構成的角度觀察,這些詞分别來源于漢語詞匯系統中的不同層級。其中,來源于基本層的詞共計3101個,占總數的58.9%;來源于常用層的詞共計1462個,占總數的27.7%;來源于局域層的詞共計675個,占總數的12.8%;來源于邊緣層的詞共計34個,僅占總數的0.6%。基本層和常用層的詞構成《張協狀元》詞匯成分的基礎和主體,體現的是漢語詞匯發展的一般規律;局域層詞主要由口語詞、方言詞和戲曲行業詞組成,體現的是《張協狀元》對漢語詞匯發展的特殊價值。二、近代口語詞研究。通過分析發現,《張協狀元》近代口語詞是指那些出現時間不長、僅僅在口語中使用的詞,共計240個,占總數的4.6%。這些詞從使用語境看,有既用于《張協狀元》的念白中,也用于唱詞中;從使用主體看,有既用于戲中下層人物,也用于上層人物。鮮明體現了《張協狀元》作爲早期南戲語言通俗化,“曲也達到了賓白的程度”的特色。三、戲曲行業詞研究。研究表明,《張協狀元》中的戲曲詞是指那些僅在戲曲行業中出現和使用的專業化層詞,包括脚色詞語、表演詞語、劇樂詞語、劇本詞語、劇場詞語及其他,共計92個,占總數的1.7%。這些詞是漢語詞匯系統内部運動的結果,其在《張協狀元》中的使用狀况從語言學上體現了早期南戲剛定型而不成熟的種種藝術特徵。四、方言詞研究。《張協狀元》中的方言詞是指那些在南宋時代不用于通語,而僅僅在某地出現的詞,共計62個,占總數1.2%。這些方言詞大多僅在永嘉(今温州)一地使用,從語言學上證明了早期南戲源出温州的事實。同時,通過《張協狀元》方言詞的個案分析,對歷史文獻方言詞的研究在理論與方法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