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配和氧配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d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工作:合成和表征了含L-天冬氨酸、L-谷氨酸、3,5-二氨基苯甲酸、1,2,4,5-均苯四甲酸等配体的金属配合物,以及1,2,4,5-均苯四甲酸和tpt(2,4,6-tri(pyridin-4-y1)-1,3,5-triazine)两个共晶化合物,并测定了其中七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对部分配合物进行了荧光和热稳定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1.合成了一个L-天冬氨酸铜配合物[Cu(C4H5NO4)(C10H8N2)(H2O)]·5H2O,通过IR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2.以3,5-二氨基苯甲酸和叠氮化钠为配体合成了一个锌的三元配合物[Zn(C7H7N2O2)(C12H8N2)N3(H2O)2]·H2O,通过IR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该配合物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3.以L-谷氨酸为配体合成了一个镉配合物[Cd(C5H7NO4)(H2O)]·H2O,通过IR、元素分析和单晶X-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荧光表明该配合物在波长λem=429nm(λex=356nm)处有最大发射(蓝色光),可能成为很有前途的发光材料。 4.合成了一个邻菲罗啉的锰金属配合物[Mn(C12H8N2)2(H2O)2]·(4H2O)(HCO3)2,通过IR、元素分析和热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 5.以1,2,4,5-均苯四甲酸为配体合成了一个铅配合物[Pb2(C10H2O4)·2PbO],通过IR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测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荧光表明该配合物在波长λem=387nm(λex=360nm)处有最大发射(蓝色光),可能成为很有前途的发光材料。 6.合成了均苯四甲酸和tpt两个超分子共晶,通过IR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其他文献
相变是指物质由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磁场等)的连续变化发生化学成分、结构、性能或组织形态变化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变材料在信息通讯、相变储能、信号存储和信号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传统无机相变材料相比,有机相变材料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易剪裁以及易于设计等特征,因此探索和制备性能优异的有机相变晶体材料一直是当前的前沿课题之一。利用分子设计和晶体组装的策略设计和制备性能优异的功能
蛋白质生物活性的调控在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精确地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和活性等生物学性能是解决其在疾病治疗、分子诊断和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问题的关键。利用聚合物对蛋白质进行改性从而提高蛋白质性能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聚合物与蛋白质表面的定点结合可以得到结构可控的蛋白质-聚合物偶联物,其中聚合物的性质以及在蛋白质表面的引入位点是关系其最终应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本论文的主要工
在英语教学中有意弱化或忽略语法教学,这是许多英语教师在当前淡化语法教学、强化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大背景下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语法教学并不存在着相斥关系。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语法的缺失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瘸腿效应”,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师有必要重新认识语法教学的定位和要求,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用恰当的措施强化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