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德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框架。研究选取《南德意志报》和《世界报》这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德国主流媒体,分析它们自2014年至2017年间全部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文本。本文采取Gamson的诠释包裹路径,分析出现在这两家德国媒体“一带一路”报道中的三个主导性报道框架:扩张框架、振兴框架和贸易框架,进而得出德国“一带一路”议题的媒介话语框架构成,并从框架在内容,消息源上的区分深入探寻“一带一路”议题媒介话语的内部结构及这种结构特征随时间的流变。研究首先发现各框架特点:扩张框架突出使用大量隐喻制造“一带一路”带来的威胁感;贸易框架则频繁使用直接引语和访谈来体现出该框架背后的推动力量是德国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定量研究中发现:在这三种框架中,扩张框架占主导地位;除此之外,贸易框架的话语赞助者为德国商业人士,而振兴框架是最不突出的框架。在历时性分析中发现:三种框架逐渐发展为报道不同内容的固定主导框架;扩张框架是报道“一带一路”涉及欧洲时的主导框架,贸易框架是报道“一带一路”涉及德国时的主导框架,振兴框架是报道“一带一路”涉及亚洲时的主导框架。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最后从德国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态角度阐释了“一带一路”报道框架的形成和变化。研究认为,德国媒体塑造出“一带一路”三种相报道框架的社会成因是德国的多重国家身份认同,而德国商界与“一带一路”的互利关系是其作为贸易框架的话语赞助者的原因;除此之外,德国社会近年来右翼思潮的兴起与“一带一路”议题中扩张框架居于主导地位具有关联,精英阶层作为话语赞助者的贸易框架的走低也与此有关,右翼民粹主义虽然现阶段没有直接反对“一带一路”,但其思潮的流行可能会对“一带一路”进行负面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