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之道,不在于“体”,在于“育”。育人是学校体育教育理论构建和实践的支点。体操教学作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部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育人,而当前中小学体操教学在“以人为基点和出发点”这一基本问题上存在着对“人”关怀的淡离和放逐,主要体现在体操教学中只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忽视思想情感教育,究其缘由是体操教学过程中教育性的弱化。体操内容作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必修内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中都有明确培养目标。然而,在当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中,一方面体操内容是许多教师避讳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已有开展的体操教学中也存在重物轻人、重身轻心的情况,使得体操教学教育性价值得不到发挥,导致学生对体操认识片面化,对体操功效忽视、对体操价值漠视,使得体操对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独一无二的教育性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体操教学中得不到有效发挥。本研究以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法、数据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内30所中小学展开调查,主要探索中小学体操教学教育性的内涵,中小学体操教学教育性实现的问题和原因,对此提出中小学体操教学教育性的实现途径,从而对我国中小学体操教学教育性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1.体操教学教育性是指师生在进行体操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与“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对参与者施加积极影响,激发参与者身心运动性认知学习,使参与者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健全发展。2.本文将体操教学教育性划分为健身性、健心性、社交性、审美性和创新性。3.中小学体操教学教育性的价值追求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理解体操教学是教育活动,不是竞技活动;另一方面是体操教学教育性在于对人生命的关怀。4.当前中小学体操教学教育性实现的实际情况处于弱化状态,主要表现在:第一,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中小学学生体操教学教育性了解不够全面和系统,对其缺乏必要的重视。第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际执行情况有一定的出入。第三,当前中小学体操教学内容缺乏衔接性和完整性,淡化了体操教学的教育性。第四,当前中小学体操教学组织还有小部分不够合理,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第五,当前中小学体操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差异性,阻碍了体操教学教育性的实现。5.中小学体操教学教育性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实现:第一,更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操教育理念;第二,制定全面和系统的教学目标;第三,拓展中小学体操教学内容;第四,设计多边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五,形成多元化和全方位的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