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条件下就业偏好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实现国民经济增长与保障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前,因政策偏向重工业,忽视最能够吸纳劳动力的轻工业,导致就业结构随之发生扭曲。到1978年,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计1.5亿人。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复苏繁荣,直接带动大规模的劳动力就业。在新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已逐渐形成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而劳动力就业偏好也再次发生演化。历史经验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息息相关。进一步言之,产业发展升级必然推动劳动力就业偏好演化。从就业偏好演化也能够判断劳动力就业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进而关乎产业的升级能否最终成功。因此,探究我国劳动力的就业偏好特征及其演化,引导劳动力合理就业尤为必要。基于此,本文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为时代背景,归纳了产业劳动力要素特点与就业特征;整理提出了就业偏好的内涵、特征、演化路径、演化条件、演化倾向以及对产业的作用机理等内容;分析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条件下,劳动力就业偏好演化趋势及其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效应,探究就业偏好是否合理;为引导劳动力合理就业,提升我国人力资本水平给予相关建议措施。在历史分析上,本文结合大量数据图表阐述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过程中劳动力就业偏好演化趋势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指出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偏好上还存在过多劳动力偏好第一产业、偏好高技术岗位劳动力数量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也表明当前市场就业结构未能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国家还未能充分引导劳动力合理就业。在实证分析上,本文采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产业偏好、城乡偏好、风险偏好、区域偏好、工资偏好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总体上是促进了我国劳动力的合理就业,但在升级过程中过度提升资本要素占比对于劳动力就业存在“挤出效应”,会导致就业偏好逆转。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可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我国劳动力产出效率和就业质量,而就业偏好的合理演化最终能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本文从合理引导就业的视角,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强化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开展就业指导等相关建议举措,以期为相关单位与个人提供决策参考。
其他文献
根据离心铸造机的构造和工作特点,提出了悬臂式和托轮式离心铸造机的驱动电机功率具体计算公式。
本文对振动筛激振器起动及正常工作过程进行了较详细的受力分析;通过对激振器回转角速度时间历程的合理假设;提出了电机功率及预计起动时间的一种计算机算法。
"数字社区"是"数字城市"实现的基础,空间信息服务在"数字社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构建满足社区服务的社区基础地理和专题数据库,嵌入GIS功能的数字
工作形塑是从员工角度进行的自下而上的工作再设计,突破了从组织角度进行的自上而下的传统工作设计,强调员工的主动性改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工作形塑的概念、结构
数字社区是社区层面的信息化,采集管理利用信息、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是数字社区建设的根本。数字社区的建设主体是政府引导支持,多方共同参与。本文通过对社区的功能进行
<正>&#39;从明年开始,阿里巴巴将不再提电子商务这一说。&#39;日前,在2016云栖大会的演讲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抛出观点——电子商务只是一个&#39;摆渡的船&#39;,未
【正】 在哈尔滨市南岗红军街的一条繁华的街道上,矗立着一幢米黄色的高大建筑物,这座高大的建筑物就是黑龙江省博物馆。该馆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但是在解放以前的若干年里,
我国教育为了应对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已经在各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改变,尤其是人才培养方面更是取得了甚为显著的效果,其中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模式得到不断优化,但是就现阶段
本文对分别由AB线杆二嵌段共聚物和ABA线杆线三嵌段共聚物组成的熔体系统的自组装行为进行了初步的模拟计算: 两类嵌段高分子在结构上相比,后者结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这
长期以来,体操运动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是奥运争光计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由于体操训练和比赛的特殊性,很多运动员经过长时间的大量训练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