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D等离子体改性活性炭及对废炭中苯酚降解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炭作为一种优秀的吸附剂以其发达的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在去除水、大气中的污染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活性炭也存在成本高、消耗量大,废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DBD(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具有电极结构简单、易操作、电极间的场强较强、不易产生火花放电等优点,在材料改性、降解有机物、杀菌、制取臭氧、聚合物表面处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由此,课题采用DBD等离子体技术进行活性碳吸附能力提高的改性实验以及对废碳中污染物进行降解的研究,达到降低活性碳使用成本,减少二次污染的目的。研究采用板-板式DBD反应器,200 Hz交流高压电源供电,反应器内充满氧气,气隙间距8 mm。考察不同放电电压、氧气流速、处理时间和活性炭含水率对DBD等离子体改性活性碳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处理时间和氧气流速下废活性炭中苯酚的去除效果。所得结论如下:(1)介质阻挡放电使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在放电等离子体的作用下活性炭表面酚羟基被选择性的去除,促进了活性炭吸附能力的提高;长时间放电使活性炭比表面积下降,不利于活性炭的吸附。(2)放电电压、氧气流速和放电时间的不同使得活性炭吸附能力发生变化。当放电电压为18 kV、氧气流速为1.0 L/min、放电处理时间为20 min时,活性炭吸附能力提高30.8%。(3)对含有苯酚的饱和活性炭进行放电处理时,在18 kV、O2流速为1.0 L/min、放电处理60 min时,活性炭中苯酚含量从252.9 mg/g降低到61.1 mg/g,去除率为75.8%。主要原因为O3和其它活性粒子对活性炭中苯酚的氧化分解。
其他文献
总结了目前用于检测晶体材料的四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晶体衍射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THz光谱,及其各自的材料应用范围。分析实验所得的LiTaO3和LiNbO3拉曼光谱图,并计算LN
世界经济发展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极大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经济增长的质量值得商榷。粗放型增长方式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成本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新兴学科的迅猛发展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动物育种目标由单一的常规育种向分子与常规联合育种转变,肉用性能相关
结合邯钢420CL钢的生产实际,比较系统地分析了420CL钢板坯结晶器液面波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认为凝固过程中的包晶相变反应使铸坯初生坯壳不均匀是导致结晶器液面波动的根本原
由于世界范围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履行以及各国控烟法律、法规的执行,烟草企业的营销活动受到了严格管制,国外烟草企业近年来对其营销策略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文章以美国
创新型企业的能力系统结构应从企业创新的内涵、性质、内容、过程多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为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与评价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对云南省G县和X县的调研发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乡村教师待遇明显提高,其各项福利得到保障,乡村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得到部分解决,乡村
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也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的时期。然而,人们在高度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造成了生态环境
《金谷诗序》与《兰亭集序》是两篇特别的序文代表作,它们记录了文学史上两场令人向往的文人集会,反映特定时期中国文人自发组织文学活动的某些特点。从序文的内容、思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