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肝胆疾病,每年约有1,000,000人病死,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2015到2020年将到达一个平台期,据估计每年约有600000新发病例,并且其致死率在所有的癌症中占第三位。目前肝细胞癌的治疗包括以下几种,主要分为局限性治疗和全身性治疗两大类,局限性治疗包括外科手术、肝移植、经皮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法、选择性内部放疗法,全身性治疗包括化疗、免疫激素治疗、射靶疗法、分子靶向治疗等,临床中主要采取外科手术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但是病人的预后不佳。阿霉素(多柔比星doxorubicinhydrochloride,DOX,adriamyein,ADM),属于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在癌症的化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心脏毒性,限制了剂量的提高和化疗效果。另外肝癌化疗副作用明显,肿瘤多药耐药比例高且费用昂贵使得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被迫治疗中断而致疗效不佳。因此,寻求高效、低毒、价廉的抗肿瘤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6-姜酚(6-gingerol)是生姜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证实其有强心、防治心血管疾病、抗凝血、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健胃与抗胃溃疡作用、保肝利胆、防腐杀虫、驱虫等生物活性。近年来,一系列体外实验表明,6-姜酚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临床试验检验。 研究目的:对比6-姜酚在正常模式和低氧低糖模式两种下对于HepG-2细胞的杀伤和化疗增敏作用。 研究对象及方法: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由山东大学生理实验室惠赠。生长于含10%的FBS、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在37℃、含5%二氧化碳饱和湿度孵育箱培养。通过不同浓度ADM和姜酚分别刺激培养至对数期的HepG-2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在不同浓度药物刺激下HepG-2细胞的增殖反应。通过流式细胞术结合PI及AnnexinV-FITC双标染色法检测ADM、姜酚及两者联合作用后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bcl-2、bax以及birc-5mRNA的表达情况。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软件包完成。 研究结果:6-姜酚、ADM作用于HepG-2细胞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两种模式下6-姜酚组以及阿霉素组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抑制率具有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两种培养条件下实验组各浓度组细胞凋亡百分比均比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药联用组的凋亡数最高,且低氧低糖组各浓度组的凋亡数高于正常培养各浓度组。Real-timePCR检测表明:正常培养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cl-2、birc-5表达降低,bax表达无明显变化。低氧低糖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cl-2、birc-5表达明显降低,bax表达增高。在低氧低糖环境下bcl-2的表达较正常培养条件下的表达明显增高,而bax、birc-5表达明显减少,bcl-2/bax明显高于正常培养组。 结论:6-姜酚可能通过下调birc-5的表达,降低Survivin蛋白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的能力对HepG-2细胞产生杀伤和化疗增敏作用,在低氧低糖环境中这种作用表现的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