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一种对职业教育的曲解也逐渐形成,即把职业教育推向了远离普通教育的另一个极端——过分地强调“职业性”导致了本该是系统的、人文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教育演变成为一种生产速成品的功利性极强的机构式培训。作为公共文化基础课存在的中职英语教学举步维艰。社会导向、学校决策以及学生态度等诸多因素的重重累加久而久之逐渐剥夺了中职英语教师的职业自信心、成就感和幸福体验。教师对于其自身的身份认同产生了极大的困惑,这种困惑继而沉重地打击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本研究是对一位有着十多年普通中学英语教学经历的在职中专英语教师Julia所开展的个案研究。研究历时十个月;采用的方法为叙事研究;数据收集的形式有班级录音、采访录音、谈话等。Julia的课堂实录和课外采访,多层面深入地展示了她作为教师的自我认同感螺旋式下降的历史及现状。本文运用教师身份认同理论(Palmer,1998),个人实践知识理论(Clandinin & Connelly,1988),反思性实践理论(Schon,1983),以及相关教育和课程发展理论,提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过着怎样的职业生活?2)这种职业生活现状如何困惑教师身份认同并且阻碍其职业生命的可持续发展?3)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应遵循什么样的理论方向以期重树教学的勇气?本文采用传记式研究,以批判的视角来描述并反思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活,试图更好地理解当前职校英语教师以及其他文化基础课教师的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揭示当前中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以便找到更好的教师职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