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臭氧活性炭工艺在应用中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臭氧投加量控制问题,臭氧投加量随意性很强,不利于实现节能降耗和保障水质。同时臭氧活性炭在南方湿热地区所产生的微型生物孳生和泄露问题严重。本课题针对珠江下游地区的水质和气候条件,在优化的工艺基础上,对臭氧投加量进行优化研宄。试验研宄了预臭氧对助凝和灭藻的定性和定量之间的关系;常规O3-BAC工艺与优化的中置O3-BAC工艺进行污染物处理效果和臭氧消耗量的对比研宄;在中置O3-BAC工艺与曝气活性炭工艺对比试验中研宄主臭氧在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臭氧对微生物和微型生物的消毒效果研宄。开发出一套针对微污染水源的前、中、后臭氧的投加与曝气生物活性炭工艺的结合,应用于给水的深度处理工艺。研宄表明:(1)预臭氧有一定的助凝和灭藻效果。顺德水道II?III类水源投加量为0.5mg/L时,助凝效果最好,同时也有很好的灭藻效果。砂滤池中未检测出藻类;保证后续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2)主臭氧投加量在0.5?2.0mg/L时,相同的投加量,中置O3-BAC工艺实际的消耗量比常规O3-BAC工艺要高一些,利用率高一些。并且相同的投加量情况下,中置O3-BAC对有机物的处理效果要优于常规O3-BAC工艺。(3)对CODMn—类溶解性易降解的有机物及氨氮,通过曝气增加溶解氧和氧传质效率,能得到比投加臭氧后更好的去除效果。CODMn及氨氮浓度较高时建议采用中置曝气活性炭滤池。对UV254—类的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曝气对UV254的去除提尚不明显。UV254浓度$父尚的情况下,投加臭氧能提尚对UV254的去除效果,当水质受到突发性的难降解有机物污染时,采用中置O3-BAC工艺来应对。(4)采用臭氧消毒,余臭氧控制在0.2mg/L,接触反应时间为10分钟,就可将包括摇蚊幼虫、线虫、剑水蚤等耐氯性较强的微型生物杀灭。但是,臭氧持续消毒能力差,在砂滤后仍能孳生出细菌和轮虫。需要通过臭氧联合加氯消毒来解决。(5)优化的工艺中,各种消毒副产物的值均低于《生活饮用水标准》的限值,UMU试验结果为阴性,水质安全。(6)开发出前、中、后臭氧的投加与曝气生物活性炭工艺的结合,对不同水质的运行方式要结合水质情况与试验结果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