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在对煤化工废水处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某煤化工企业综合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处理。通过实验,确定混凝+MAP沉淀法为该废水前处理方法,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前处理后,分别采用UV/Fenton试剂法、纳米TiO2粉末光催化法(低压/高压)及UV/Fenton试剂+纳米TiO2粉末光催化法(高压)进一步处理,通过实验,确定各方法最佳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下,经UV/Fenton试剂法处理后出水COD、BOD5、挥发酚、氨氮、氰化物及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5.82%、78.91%、74.88%、96.15%、33.94%和99.50%,BOD5/COD由0.35提高到0.58;经纳米TiO2粉末光催化法(低压)处理后出水上述指标去除率分别为78.82%、67.33%、69.50%、95.83%、77.19%和99.00%,BOD5/COD提高到0.54;经纳米TiO2粉末光催化法(高压)处理后出水上述指标去除率分别为76.79%、67.51%、69.50%、93.08%、72.44%和98.00%,BOD5/COD提高到0.49;经UV/Fenton试剂+纳米TiO2粉末光催化法(高压)处理后出水上述指标去除率分别为90.91%、84.42%、74.88%、96.15%、83.94%和99.80%,BOD5/COD提高到0.60。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探讨了处理前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情况,此外,还对自制纳米TiO2粉末的失活与再生进行了研究,对各工艺方法的降解机理做了初步分析,并进行经济效益核算,最终确定混凝+MAP沉淀-UV/Fenton试剂法为最佳工艺方案。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OD、BOD5、氨氮、挥发酚、氰化物含量及色度分别降至191.79mg/L、111.24 mg/L、14.74 mg/L、3.6 mg/L、3.62 mg/L和25倍,可生化性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