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体细胞转基因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动物育种过程中。转基因过程是一个多步骤过程,任何阶段的效率低下都会引起基因转移系统效率降低甚至导致外源基因不能表达。因此,需要采取策略来促进外源基因透过细胞膜,通过细胞质迁移到细胞核并转运通过核膜,从而能有效地表达。微管蛋白乙酰化是一种微管常规修饰,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包括纤毛组装,细胞内运输,细胞运动,以及轴突生长。SIRT2是一种微管蛋白去乙
【基金项目】
:
抗病转基因牛新品种培育(2016ZX08007-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细胞转基因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动物育种过程中。转基因过程是一个多步骤过程,任何阶段的效率低下都会引起基因转移系统效率降低甚至导致外源基因不能表达。因此,需要采取策略来促进外源基因透过细胞膜,通过细胞质迁移到细胞核并转运通过核膜,从而能有效地表达。微管蛋白乙酰化是一种微管常规修饰,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包括纤毛组装,细胞内运输,细胞运动,以及轴突生长。SIRT2是一种微管蛋白去乙酰化酶,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在体外能够对多种靶蛋白进行去乙酰化作用,在许多衰老相关疾病,如癌症、神经性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SIRT2对外源基因转染效率的影响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利用RNA干扰、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等分析手段,对SIRT2影响牛体细胞转基因效率及作用机制进行调查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本研究发现,利用SIRT2特异性siRNA转染细胞后,在SIRT2沉默大约80%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获得了更多EGFP阳性细胞和更高的EGFP相对表达水平,这一结果表明通过干扰SIRT2表达可以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2.为了研究SIRT2抑制对基因转染效率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构建了SIRT2表达载体pEGFP-SIRT2,并利用蛋白印迹技术分析细胞内微管乙酰化水平。研究结果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IRT2过表达导致微管乙酰化水平降低(pEGFP-SIRT2),而SIRT2抑制组(SiRNA-2)的乙酰化水平则明显升高。同时,在质粒pEGFP-SIRT2转染BFFs 24 h后,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融合蛋白SIRT2-EGFP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IRT2与微管共定位。而且,利用SIRT2特异性抑制siRNA(SiRNA-2)转染BFFs-EGFP细胞时发现,SIRT2抑制组与对照组相比EGFP表达未出现显著变化,由此说明SIRT2抑制并没有改变细胞核中已存在质粒DNA转录效率。同时,本研究还对转基因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发育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SIRT2敲除对SCNT克隆胚胎的卵裂率、囊胚率等发育能力没有产生明显影响。3.本研究通过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引入牛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BMMs)中建立了牛巨噬细胞系(TERT-bBMMs),该细胞系表达巨噬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282)。在细菌侵袭过程中bBMMs和TERT-bBMMs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发生变化,IL-1β,IL-6,IL-10,IL-12,TNF-α的表达出现了上调。这些结果表明,TERT-bBMMs细胞系能够和bBMMs细胞一样对BCG感染作出反应,能够作为体外研究牛结核病(BTB)感染机制的潜在工具。综上所述,通过干扰SIRT2的表达可以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这种表达的增加并不是因为质粒DNA在细胞核中转录效率的提高,而是由于SIRT2抑制使得微管乙酰化水平增加,促进了质粒从细胞质转运到细胞核的过程,进而增加了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了其转染效率。TERT-bBMMs细胞系保留了bBMMs的形态和功能特征,该细胞系可以作为研究牛巨噬细胞与结核分枝杆菌之间相互作用的细胞模型。
其他文献
氮素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广泛参与植物萌发、生长、开花和结实等诸多生理过程。为了维持作物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农民必须施加大量的氮肥。然而作物吸收利用氮素的效率并不高,只有30%-50%的氮素能被作物吸收。氮肥的大量施用不仅增加了作物生产的成本,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维持作物高产,同时减少氮肥使用量,已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深刻理解植物吸收氮素的作用机制和解析植物氮素吸收
在气候系统中,湖泊通过改变不同时空尺度上陆面与大气间水热交换过程,对区域的天气和气候系统产生影响。由湖-气相互作用引起的中尺度过程不仅会改变区域气候特征,而且气候系统中不同大气环流尺度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区域和全球气候预报的准确性。本研究不仅探索了湖泊过程对区域及全球气候预报的影响,而且为湖泊气候过程的深入理解和气候预报技能的提高提供依据。在全球气候预报模式CFS(Climate forecast
DNA解旋酶在DNA复制、转录、调控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RecQ家族解旋酶是一类ATP依赖性的解旋酶家族,其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起着核心作用。研究发现五个人类RecQ家族解旋酶中的三个缺陷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癌症易感性和过早衰老等相关的独特遗传疾病。RecQ家族解旋酶成员之间具有很多互不重叠的功能,但是其分子基础仍然不清楚。此外,该解旋酶家族的成员已被证明能够解决非典型的DNA结构,例如fork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生命科学领域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传统分析方法在应对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以及增长极快的生物学大数据中存在诸多局限。本论文利用玉米大规模转录组数据,开展了转录组图谱构建、基因表达数据挖掘、unmapped RNA-Seq read应用和图基因组在转录组数据上的应用等四方面的生物信息学整合分析方法研究,并搭建了相应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为相关大规模转录组的分析工作提供了
交配行为是两性生殖昆虫生殖活动的重要步骤。在交配过程中,复杂的生殖器和腹部夹持结构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交配发生的隐秘性和复杂性,昆虫交尾机制研究迄今仍比较缺乏,创伤交配、进化权衡等特殊交配现象仅在少数类群中有报道。蝎蛉科Panorpidae是长翅目Mecoptera最大的科,已知近500种,拥有复杂的夹持结构和有趣的献礼行为。近年来,针对蝎蛉献礼行为的研究颇多,但交尾机制及其特殊结构的功能却长期
解旋酶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以及病毒体内,其功能涉及核酸代谢的各个途径,并参与介导多种细胞应激反应,其中包括细胞凋亡、衰老和自噬等,帮助细胞应对复制错误和内源性或外源性诱导的DNA损伤。此外,解旋酶途径出现缺陷将导致机体和组织的衰老以及神经系统缺陷等一系列问题。Pif1作为ATP依赖性的SF1B解旋酶,由于其在酵母中维持线粒体DNA稳定性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被首次发现,目前所有真核生物和某些细
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它的核心催化区由蛋白质催化亚基—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和RNA亚基—端粒酶RNA(Telomerase RNA:TER)两部分组成。与其他逆转录酶相比,端粒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以自身携带的一段RNA序列为模板,反复合成端粒DNA,从而解决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末端复制问题,维护基因组的完整性。然而,端粒
蝎蛉科Panorpidae是长翅目Mecoptera最大的科,包含8属约500种。蝎蛉属Panorpa是蝎蛉科最早建立的属,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包含约270个物种。学者依据形态特征将不同区系的蝎蛉属物种划分为多个种团。中国地区雄性腹部第6节无臀角的蝎蛉被划分为大卫蝎蛉种团P.davidi group。该种团的物种在形态上存在较强的异质性,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表明,大卫蝎蛉种团是并系群,急需进行厘订。
基于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可以实时、无标记地检测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获得亲和力和动力学等丰富的相互作用信息,为深入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过程,进一步研究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检测手段,在科学研究、药物研发和疾病诊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要想全面的分析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仅依靠亲和力和动力学参数是远远不够的。生物分子结合和解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
牛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免疫疾病,在畜牧业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危害人类公共健康。近年来,研究人员对来自中国14个省份的总计2201份血液样本进行牛结核流行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奶牛感染结核菌的阳性率达到6.4%。尽管消灭牛结核病的计划在发达国家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据权威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由牛结核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仍然高达30亿美元。在密集养殖的状态下,使牛群达到无结核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