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肾综合征是发生在严重肝病基础上的肾功能衰竭,是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找出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便于更好的进行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及非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两组间男女构成比及年龄,两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间临床检测指标,并对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同肝肾综合征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年龄、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霉菌感染、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乙肝e抗原阳性率、总胆固醇、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左长径、肝右后径均显著低于非肝肾综合征患者;而血肌酐、中性粒细胞百分率、白细胞计数、血浆国际标准化比率则显著高于非肝肾综合征患者,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霉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右径同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临床上需注意预防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霉菌感染、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乙肝e抗原阳性率、总胆固醇、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左长径、肝右后径血肌酐、中性粒细胞百分率、白细胞计数、血浆国际标准化比率等临床检测指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而及早干预肝性脑病、原发性腹膜炎、霉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血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右后径等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