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三大西湖之一的广东惠州西湖不但是具有岭南特色的风景名胜区,而且是我国文人写意自然山水风景名胜区的代表之一,具有很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价值。本文借助古籍文献如史籍、地方志、诗文、考古成果和图像资料,辅以实地考察、测绘等研究方法;以古代风景园林理法之“相地”、“明旨”、“立意”、“理水治山”等程序分析了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形成、内涵、物质空间和风景价值等。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形成的前提是西湖所在地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而古代惠州又具备优于岭南多数地区的人文环境。造湖的目的和西湖的功能分别有:兴旺农渔;供水惠城;以湖设防;蓄纳洪水和风景游览。古人在修筑拦水堤、城墙和交通堤的过程兼顾了水域形态整治和局部景观塑造,从而奠定了惠州西湖风景区的山水结构。景区名胜(从唐代至清代)根据其立意和内涵主要有佛教、道教和文人景观三大类。北宋时有“八景”,明清时有“十二景”、“十四景”等景说,当中除了有传统文人写意风格的景说外还纳入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所偏好的“渔”和“樵”两个主题。景说具有绘画性和文学性等特点。归纳总结景点的造景手法核心是“因借”,即凭借自然、人文因子造景:主要有借山、水的“三远”造景;借烟雾成景;借方位、朝向成景;借植被花果之色成景和景物互借。西山---平湖和丰山---鳄湖景观群是全湖最为重要的两个景区:西山的泗州塔则雄踞湖心,统领全局。在尺度和视距的控制方面别具匠心。朝云墓、六如亭则借环水山岛成景;准提阁不拘朝向故能远近得景。以上三个主要景点连同前后的苏堤和烟霞堤组成具有庄重、环迥、对峙等空间特点的景观序列。丰山---鳄湖的永福寺依靠丰山---鳄湖一带接近传统理想“风水”格局的环境,借环境生成的蒸汽雾和南面鳄潭等自然因子造景,与丰山东面和西面的景点连接而成完整的景观群;从北宋始惠州西湖就与惠州城的发展关系密,而到了明代则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是惠州成为古代山水城市的根基。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其城市功能逐渐退化。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景观价值在于她把古典文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通过工程的手段融入五湖六桥与亭台寺阁当中,成为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应着重考虑以下五点:1.避免“城市公园化”的建设倾向从而保持风景名胜区的“湖山交错”、“曲折幽深”的个性和风貌;2.重视景区的山水关系,避免目前因欠缺考虑的建筑增建或公路的穿越而造成山水结构模糊化;3.改善当前景区和城市交接、衔接关系;4.风景建筑要小而精,具备大气场,避免虚胖臃肿的形态;5.植被设计结合空间考虑,不得破环古代造景原意,并要体现古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