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河南的赈济慈善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居“天下之中”,是“南北的咽喉”和“天下的腹心”;河南又是“天下有事,四方征战之地”,占据地理上和军事上的优势。因此河南的稳定对明代统治极为重要。天灾肆虐平静的社会,人祸横行加剧社会动荡。明代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应对灾祸,但明末终究未能抵挡灾祸的冲击,导致王朝的崩溃,原因何在?缘何明初对河南的重视沦为明末的漠视?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明代河南灾祸的状况。灾祸即天灾人祸。河南天灾不单是以旱、涝、蝗等单一灾种出现,更多的是以旱—涝、旱—蝗、旱蝗—饥疫等灾祸链或灾害组的形式出现。人祸主要有战争、暴乱、繁重的徭役等。人祸又与天灾形成天灾—人祸灾害链。明代河南灾祸发生频率、破坏程度的加剧要求明代政府随之提高救治力度。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明代中央政府的赈济活动。灾情信息的传达为实施赈济提供了可能,然而信息传达的失实削弱了赈济措施的准确性。中央政府是全国灾祸救治的主力,在河南实施蠲免、折征、发放预备仓粮等普遍性的赈济措施。但政令不通、吏治腐败、仓储管理失策等普遍性失误或弊端在河南无一例外的呈现。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地方官员的救助活动。地方官员的救助活动包括备荒活动,救助措施及灾后重建工作,三者密不可分。在这三个过程中,地方官员充分施展权力:改善民风,对抗强势的藩府,治理扰民的军士,保障贫民的土地;但也因知县本身权力的有限,最终屈从权势,或随中央政府的懈怠而沉寂。第四部分论述民间力量的慈善活动。贫民寻求各种各样的求生方式。但最终落脚点是依靠富民,比如乞食富民,佣工里中。地方富民及缙绅为地区创造了无限的可能。义输,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预备仓粮的供应及赈济的实施。族田是缙绅对本族人的眷顾,是小范围的慈善活动。义仓,是民间慈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终因民间力量的分散且力度不够导致效果不佳。灾祸救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逐步深入,剖析明代救助弊端怎样导致积重难返,意在全方位展示河南灾祸救助成效,也为当代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中医正骨手法以“不开刀、康复快、花钱少”的特色,治疗骨折、关节脱臼等骨伤疾病,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然而,目前绝大多数中医院已基本放弃了这一疗法,中医正骨疗法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2天、7天采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
清末民初,思想界在回答中国应该如何建构现代民族国家这一时代的核心议题时,创造性地提出“中华民族”概念,为中国从传统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提供了中国本土化的多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进入汽车时代,但伴随着的交通安全犯罪也频频发生,尤其是酒后恶性重大交通事故的频频出现,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日益严
反映和反思我国近代系列战争的小说,是晚清民国时期继谴责和政治题材后又一数量集中的题材类型。其中,反侵略题材的小说真实记录了列强倚势侵略的猖狂和中国遭受的空前灾难,
创新人才的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努力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
新媒体技术及其广泛应用对当代高校师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精神文化生活及日常学习工作开展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2
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制度,即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我国的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过渡性措施,其在我国建立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