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不断丰富和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脱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利益诉求,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泛化,价值体系构建出现偏差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本研究在微时代环境下,将实现意识形态教育向日常生活的回归,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借助生活实际丰富教育内容,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真正得到大学生的理性认知和价值认同,从而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对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这一选题进行研究,本文分为了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梳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及内容等。第二章是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研究。文章对微时代、生活化以及意识形态教育等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并从隐性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活理论、生活世界理论以及生活教育理论四个方面探索了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研究。本章从应对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环境变革,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适应当代大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新期待三个方面论述了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对比了大学生对非生活化、生活化两种意识形态教育模式的态度,为文章提供了数据支撑。第四章是问题及原因分析。主要从学校、教师、学生不同角度剖析了微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现存的问题及原因,为本选题明确了研究方向。第五章是对策研究,本章从形成科学认识,构建实践体系,建立推进机制三个维度展开对策研究。科学认识,即从坚持意识形态教育的阶级性、政治性,正视日常生活的两面性,强化传统课堂教育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实践体系,则包括意识形态教育的理念、内容、载体实现生活化转变;推进机制,则以领导机制、实践机制、参与机制为核心,建起一个系统完备机制保障。第六章是结论。将本选题所得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指出了研究不足,并对后续研究做出了展望。本研究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积极发挥微时代的优势,运用生活化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路径。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微时代和日常生活的变化发展,不断推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