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部分地区禽大肠杆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肠杆菌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菌,多数大肠杆菌不具有致病性,只有少数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病性,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即是其中的一种。APEC能够引起禽类多种疾病,并具有传染性,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对家禽养殖业有巨大危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APEC流行具有其各自的特点。为研究APEC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情况,在华东地区多个家禽养殖场分离大肠杆菌,对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与分析,通过致病性试验,确定了 77株致病性较强的菌株,并对这些具有致病性的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主要包括系统进化分群、多位点序列分型、毒力因子检测等,确定优势群体并比较分析了这些病原菌的特点。此外,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1 APEC毒力因子与系统进化分群的调查毒力因子是细菌具有致病力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次流行病学调查针对已知的几种毒力系统,通过特异性PCR的方法共检测了 26个毒力因子。检出率较高的几种毒力因子有:黏附因子当中有fimC(检出率为94.8%)、mat(检出率为98.7%),抗血清存活因子当中有iss·(检出率为81.8%)、ompA(检出率为97.4%);检出率较低的基因有:papC(检出率为11.7%)、pic(检出率为10.4%)、vgrG(检出率为)、ibeA(检出率为 10.4%)、neuC(检出率为 18.2%),afa、hlyA、cnf1及sat基因检出率为0。在系统进化分群上,B2和D群对于人类及禽类具有相对较高的致病性,依据以往的资料B2和D群在APEC当中较为流行。本次流行病学调查中所鉴定的77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当中,B2群和D群占据了 51%,A群和B1群则占据49%的比例,无显著差异。此外,毒力因子的分布显示,B2群和D群检出率较A群和B1群略高,A、B1、D、B2群的毒力因子平均检出数目分别为9/26,7.3/26,12.6/26,13.4/26,B1群与A群、D、B2群毒力因子检出数差异显著,但A群与D群、B2群的毒力因子平均检出数目差异不显著。2 APEC的多位点序列分型和耐药性调查77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当中,检出率最高的是 ST117 型,占 15.6%(12/77),其次是 ST23 型,占 9.1%(7/77),占 6.5%(5/77)。国外ST95型的大肠杆菌较为流行,本调查则揭示了在华东地区较为流行的大肠杆菌是ST117型,表明ST117型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毒力。检测了这77株临床分离株对于6种类型的9种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对这9种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对β-内酰胺类的氨苄西林及磺胺类药物耐药率最高,分别是93.5%和81.8%,对氨基糖胺类药物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23.4%。此外,ST117型APEC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可能是由于流行菌株频繁接触抗生素。
其他文献
优秀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获得好成绩的关键,同时这种习惯也有助于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的学习.虽然优秀的行为习惯很重要,可是在实际状况里,我国的小学生们却长期有着固有的特
本文通过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教学的兴趣、温故而知新,以及加强英语教学训练等方面,构建了提高九年级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建立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旨在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微课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整合应用微课资源,
教师必须忠诚教育事业,尽心竭力培养人才;厚德博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树立服务意识,热爱学生,深爱着教育这块沃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
摘要: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论述了在实施专业业务培养要求的同时加强大学新生人格塑造的特殊必要性以及健全人格的内涵构成。提出政治辅导员是新生人格塑造的主要力量,校园文化是新生人格塑造的无形要素,结合实际,阐述了大学新生人格塑造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高等教育 人格 辅导员 校园文化    一、大学新生人格塑造的内涵和必要性    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扎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全新地认识世界,发现世界中的美好,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从而为其他科目学习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