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p8蛋白与寄主水稻因子OsGID1的互作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cafe_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毒是细胞内病原体,仅编码少量的病毒蛋白,必须利用宿主因子来完成其生命周期。病毒蛋白,如外壳蛋白、复制相关蛋白、运动蛋白、病毒沉默抑制子等,常通过与寄主因子相互作用参与病毒的增殖、运动、传播,并可能诱发寄主植物发育异常、黄化、坏死等一系列症状。因此,揭示病毒蛋白与寄主因子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病毒致病机制、发展病毒防控新策略。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该病毒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一个确定成员,由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播。感染了RBSDV的水稻植株多表现出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叶色浓绿和沿叶脉出现瘤状突起等明显的症状。RBSDV基因组由10条双链RNA (dsRNA)组成,分别命名为S1-S10,水稻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已完成,其中基因组S8编码的蛋白质p8是病毒粒子的核心结构蛋白,并存在一个保守的NTP结合域。但RBSDV p8与寄主水稻因子之间的互作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以RBSDV p8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水稻cDNA文库,共获得3个可能与p8互作的寄主因子。其中1个潜在互作因子,即赤霉素不敏感矮缩蛋白1(Gibberellin-insensitive dwarf protein 1, OsGED1)全长编码区被克隆并用于进一步的研究。酵母双杂交、BiFC和pull-down试验结果一致表明RBSDV p8与OsGID1之间在体内外均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亚细胞定位试验表明RBSDV p8和寄主因子OsGID1可以分别单独定位于烟草表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同时,RBSDV p8和OsGID1还可以在烟草表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共定位,这进一步证明了RBSDV p8和OsGID1之间的互作关系。进一步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分析表明RBSDV p8和OsGID1互作的关键结构域位于p8的339-489aa区域。此外,通过花序浸润法将RBSDV p8遗传转化拟南芥,成功获得50株T1代转p8基因拟南芥。观察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与空白对照和野生型进行对比,发现转基因拟南芥出现了明显的矮缩症状。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推测RBSDV p8与OsGID1的互作可能影响寄主水稻体内的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从而引起植株矮缩。
其他文献
采用木结构建造单层球面网壳的难点和重点在于节点连接设计,目前对木网壳的承载性能及其节点连接的形式和性能认识尚存不足,往往将节点假定为刚接或铰接,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有
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对希望孕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来说意义重大。但许多符合政策的妈妈年龄已超过最佳生育年龄。女性年龄超过35岁后生育能力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卵泡数目减
压型钢板墙通常被作为隔墙或围护结构使用,不考虑其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考虑到压型钢板平面内及平面外刚度大、屈曲后强度高等优点,笔者提出了压型钢板墙结构体系,将压型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