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试验设计,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规范化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中医药肺心病研究概况,包括古代文献肺心病相关论述、肺心病的现代中医药研究,对肺心病中医认识及诊治情况做一了解。(2)对近20余年西医学肺心病及其所致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从整体把握肺心病的西医学研究概况。(3)总结导师陈绍宏教授学术思想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临床经验。(4)将12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胃肠道功能障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辨证加用中药治疗,中医辨证为脾虚气滞者给予半夏厚朴汤合香砂六君子汤,中医辨证为寒热错杂者给予半夏厚朴汤合半夏泻心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消化道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肠鸣音、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气分析、肺功能、营养指标、总有效率、病死率、生活质量评估(CAT)、再住院率的疗效性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葡萄糖等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中医古代文献对肺心病的论述较为丰富,现代研究明确提出了肺心病的辨证分型及治疗,也有不少学者采取辨病论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共同问题是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及疗效标准,在系统规范化的研究方面尚显不足。(2)西医治疗肺心病有较好疗效,然而,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现有的治疗方法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存在的弊端也不容忽视。(3)治疗组总有效率、改善胃脘疼痛、饮食减少、胃中曹杂、便次异常消化道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3月生活质量评估(CAT)明显优于对照组(P<O.01)。(3)治疗组总有效率、改善胃脘疼痛、饮食减少、胃中曹杂、便次异常消化道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3月生活质量评估(CAT)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改善胃脘或脘腹胀满、暖气反酸、疲乏无力、口苦口干、恶心呕吐消化道症状、肠鸣音、前白蛋白水平、肺功能、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后1月生活质量评估(CAT)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3个月内再住院率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示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两组治疗期间个别患者因西药治疗出现常见不良反应,程度轻度,经调整相关药物、进行相关处理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治疗组患者中药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命体征,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葡萄糖,心电图,X胸片均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现代中医药研究应系统规范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胃肠道功能障碍消化道症状、体征,同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利于感染控制,改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