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猕猴手骨性差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研究中,手骨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由于掌骨短小,不容易变形,易保存,一些专家尝试采用掌骨的一些变量建立判别函数来鉴定残骸的性别。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将人类和非人灵长类手骨研究扩展到太行山猕猴,期望为非人灵长类的系统演化、早期发育和性别分化等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为猕猴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资源保护积累更多的数据。猕猴掌骨标本44例(14雄,30雌),蹠骨标本45例(14雄,31雌),指骨标本32例(11雄,21雌),包括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统计方法采用ANOVA、多元判别分析、二元逻辑回归和ROC分析等,主要成果如下:(1)指骨大部分变量性别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雄性大于雌性。5根指骨长度变量可以有效的识别个体的性别,结果与人类指骨性差模式相似,推测主要受出生前早期发育性激素和出生后性激素的影响;5根指骨长构成的10个指长比没有明显的性差(P>0.05)。表明猕猴指长比性差模式与人类或其他一些非人灵长类不同,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因为种群进化程度差异和早期发育性激素干扰机制不同。(2)掌骨性差显著。不同根别性差不同。不同变量、不同侧别也存在一定的差异。5MC的性差最大(AUC=0.968)。掌骨的7个变量中最好的性别识别变量是长度变量。示掌骨的侧别之间性差相同,左侧平均判别率91.8%,右侧90.3%,结果提示日常行为活动对两侧手骨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不是很大。(3)猕猴掌骨性差大于蹠骨性差,与人类的掌跖骨性差模式相似。结果提示猕猴的掌蹠骨性差模式不同,可能与猕猴的掌蹠骨生活习性、使用频率、活动范围和灵活程度有关。(4)用不同统计学方法研究猕猴手骨性差特征,结果显示大同小异,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使结果更加准确。二元逻辑回归和ROC分析在对掌骨和指骨标本性别识别时更为有效。
其他文献
本文创新性地将工业上广泛应用的质量控制图方法应用到对我国各省市宏观经济数据质量的研究上来,并对传统的质量控制图进行改进,提出了两种全新的用于检测省市宏观经济数据的
动力荷载作用下重大土木基础设施工程需要考虑结构与无限域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形成无限域介质中波动传播问题,可以采用有限元法结合人工边界条件的时域数值方法求解。显式有
随着各国禁售燃油汽车政策的出台,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问题仍然需要去解决。使用轻金属铝合金来代替传统的黑色金属的结构,从而减轻车身重量实现汽车的轻量化,以达到降低汽车的能源消耗,提高汽车的续航能力的效果是解决手段之一。对于车身的不同位置的铝合金结构件,异种金属的连接不可避免,应用冷金属过渡(Cold Metal Transfer,CMT)是简单高效的工艺。然而对于异种铝合金的
腹露蝗属Fruhstorferiola Willemse,1922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斑腿蝗科Catantopidae黑蝗亚科Melanoplinae,模式种为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emse,1922。
北桑寄生(Loranthus tanakae)是被子植物门蔷薇亚纲桑寄生科(Loranthaceae)的半寄生(hemiparasitic plant)落叶灌木,多寄生在壳斗科(Fagaceae)植物上,在子午岭多以建群种辽东
再引入是把物种人工繁殖或者野外捕获的个体释放到其历史分布区以期建立一个能自我维持种群的尝试,是目前濒危物种易地保护最为广泛使用的手段。由于再引入花费巨大,成功率低
生物膜是由磷脂、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分子组装成的一种超分子结构,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临床上的许多疾病都与生物膜密切相关。髓鞘碱性蛋白(MBP)为中枢神经
本文利用RACE技术、整体原位杂交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等,以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为研究材料,克隆了与创伤及再生相关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并
螽斯总科昆虫隶属于直翅目螽亚目,是螽亚目中最大的一个类群,目前已知大约有7000多种。目前在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螽斯总科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20条。本研究通过对PCR扩增产
kigamicins是一类由Ⅱ型聚酮合成酶催化合成的聚酮化合物,具有抗菌和特异性抗肿瘤活性。对其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基因测序和ORF功能分析,发现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含有一个可能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