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结缕草抗褐斑病抗病转录组作为研究的大数据基础,分析结缕草抗褐斑病初期过程植物内源激素ABA在分子层面响应机制。以分子技术手段解析ABA相关特异性差异基因表达模式变化规律。同时利用植物酶联免疫激素测定法测定结缕草根部及叶片主要抗病内源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探讨接种立枯丝核菌初期各阶段ABA的作用效果。通过本研究,期望阐明ABA在结缕草-立枯丝核菌互作中的响应状况及其作用,初步筛选特异性功能基因,以期为培育抗病的结缕草草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获得如下结论:1.转录组ABA相关途径基因表达模式整理,在数据上直观反映ABA响应分子机制。接种立枯丝核菌12,24,36,48 h对比于对照组,ABA生物合成糖酵解途径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37个,上调基因分别为37、36、36、35个,下调基因分别为0、1、1、2个;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16个,上调基因分别为15、16、15、15个,下调基因分别为1、0、1、1个;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7个,上调基因分别为2、3、3、3个,下调基因分别为5、4、4、4个。ABA信号途径元件检测差异表达基因8个,上调基因分别为3、5、3、4个,下调基因分别为5、3、5、4个。ABA相关转录因子检测差异表达基因数2个,上调基因分别为2、2、1、0个,下调基因分别为0、0、1、2个。2.特异性功能基因初步筛选:在ABA生物合成途径中筛选出7个候选功能基因,命名为ZjPK1、ZjPK2、ZjDXS1、ZjGGPS1、ZjBCH1、ZjNCED1、ZjABA2.1。ABA信号途径元件中筛选4个候选功能基因,命名为ZjPYL1、ZjPYL2、ZjPP2C1、ZjPP2C2。介导ABA信号转录因子中筛选2个候选功能基因,命名为ZjABF1、ZjWRKY1。上述所有基因序列通过ORF Finder 比对均与其他植物同源基因具有较高相似度,且均能定位到日本结缕草基因组的具体位置。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以上基因表达模式与ABA激素水平变化相验证,表明上述初步筛选出来的基因可以作为优秀的候选功能基因。3.测定日本结缕草感染立枯丝核菌初期根部及叶片主要抗病激素ABA、JA、SA的水平变化情况,探讨ABA在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根部接种病原菌0-12 h,ABA水平缓慢积累,积极影响植物抗病,SA起主导作用,ABA作用效果为积极影响植物抗病。接种12-24h,ABA水平快速积累,积极影响植物抗病,ABA与JA协同抗病,起主导作用。接种24-36 h,SA合成受到抑制,可能由ABA的合成造成,ABA调控作用没有明显的积极或者消极作用。接种36-48 h,ABA水平降低,植物基本丧失抗病能力,ABA消极影响植物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