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阅读教学应该重视学生感受、理解与评价能力。”(1)完整的阅读教学应该包含鉴赏与评价过程,应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鉴赏与评价能力。但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却忽视了学生鉴赏文本的过程,评价环节也往往只是在机械“贴标签”,并且文本评价环节也日益僵化。基于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本文试图引入什克洛夫斯基与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来解决当前阅读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第一部分总结了“陌生化”理论的发展成熟过程,及其与阅读教学的关系。第二部分分析了当前阅读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关系与教学设计这三方面出现的问题。第三部分则是重点探讨了教师借助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探究文本的具体方法。笔者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文本语言中发现奥秘。其次,寻找切入点,细读文本。最后,利用知识的迁移与对比,在迁移与对比中发现“陌生点”。第四部分阐述了借鉴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说”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评价文本。关于跳出文本,笔者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师生对话与生本对话,通过对话的方式唤醒学生的批判意识,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关于评价文本,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开放评价环境,利用文本互释的方法引导学生评价文本。笔者希望“陌生化”理论的引入能够改善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为阅读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