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公共管理学角度来讲,在教育领域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均等化的义务教育资源,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教育成为日益被关注的话题。不少的家庭开始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投入,希望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怎样让更多的人享受高品质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改革不得不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在发展中存量不足,分布不均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而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研究,应该放在我国社会时代背景中来研究、剖析,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放大,得以普及,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是本文探索这一论题的初衷。本文遵循着:提出现实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有什么对策的思路,以南京为某一区域范围,考察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现状,以政策分析为切入点,探讨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化配置的一些对策。本文在阐明了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教育资源配置几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之上,再以教育公平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和教育均衡理论为抓手,结合了文献分析法、社会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采用教育公平的视角来研究优质教育资源该如何均衡化配置。而从纵向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建国后--改革开放前,国家义务教育的宗旨追求的是效率,倡导工农办学;改革开放后--2000年,为了又快又好地培养出一批建设国家的优秀人才,各地开始兴办重点中小学。2000年税费改革后,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开始追求公平,全面推广免费义务教育,教育政策开始向薄弱学校和地区倾斜。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仍然是以计划和市场两种方式为主,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呈现日趋严重的趋势。以南京为例,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仅2016年就引发了多起教育维权事件。这些事件背后折射出:名校分布过于集中、财政投入不均以及优质教育资源被房价所捆绑等一系列问题,而究其根源是以往教育政策的弊端所导致。我们国家目前出现的问题,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他们探索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日本的教师流动政策,芬兰致力于追公平与质量的教育方针。从这些经验中,分析得出适合我们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一些对策。另外,结合目前南京在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配置方面进行的一些实践探索,本文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途径:坚持科学与公开的财政投入机制;从宏观平衡向微观平衡迈进,尝试名校集团化办学,以及创新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鼓励吸纳民办教育资金等等。而在所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师资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南京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教师流动机制的新政策,鼓励改革教师聘用的人事制度,致力于破解当前师资均衡难以推进的尴尬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