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交往行为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活动表现,交往水平直接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以往师生交往的研究主要包括不同学科视角的宏观理论思辨、研制相关观测指标,但没有提出相应的评估标准,没有从学科需求出发体现微观学科属性。因而本文尝试聚焦地理学科的微观领域,应用数字化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评估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交往现状并提出相应提升策略。本研究首先确立师生交往的评价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优化,继而从师生交往的过程结构与基本方式阐述评价内容。再次结合专家建议构建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交往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分别为师生交往的设计、师生交往的实施与师生交往的结果。下设8个二级指标与29个三级指标,尝试结合地理学科特性构建体系的详细内容。课堂观察需要选用合适的工具,经过多次分析、试用、比较,最终选用“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进行课例数据信息的采集、整理与应用,较好地实现了量表专业、交互友好、成果可视化等目标。研究对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交往水平进行实证分析,诊断师生交往行为。研究选取来自新手型教师、成熟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优质课例各10节,对课堂师生交往的形式、情绪与反馈进行量化统计与质性评估,分析不同类型教师在各交往维度上的表现差异,依据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说明。总结课例中师生交往的主要存在交往形式较为单一、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的比例较低、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体现不充分、教师点评不具有针对性与激励性等问题。依据高中地理课堂师生交往评价标准,选取优质交往课例进行案例的展示与分析,从而为提升交往水平提供具象化参考。研究最后总结归纳提升交往水平的针对性策略,主要包括师生交往设计策略、实施策略与反思策略。其中设计策略包括情景设计真实化、任务难度梯度化、媒介应用多样化;实施策略包括增进师生间理解、鼓励深层次参与与实施人文化点评;反思策略包括采用循环跟进式反思、质评量评相结合等。优化策略的提出有助于提升教学有效性,为高中地理教师特别是新手型教师提升交往水平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