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迁移是一种知识对另外一种知识的影响,是指学生将已经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合理的迁移运用,来促进对新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学习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更需要的是知识、能力多方面发展高素质人才,仅凭知识的学习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向培养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等综合素养势在必行。高考作为高等院校选拔人才的第一道关,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考查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高考地理试题的命制越来越倾向于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一定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和阐释,多角度分析、判断地理问题,这与学习迁移理论的内容不谋而合。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适应高考改革的方向,本篇论文以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Ⅱ为研究切入点,在试题分析的基础上,与2016年试题进行迁移能力考查的具体分析,并据此提出培养高中生迁移能力的教学策略及备考建议。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本文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梳理出学习迁移的国内外的现状。最终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本文第二部分,学习迁移的概述,主要阐述了学习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学习迁移的理论基础,及影响学生地理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本文第三部分,笔者以高考地理试题为切入点,对2017年全国Ⅱ卷的地理试题从试题情境分析、试题分析、教材知识链接和试题迁移分析这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归纳出地理高考试题在知识迁移能力层面、技能迁移能力层面、思维迁移能力层面和情感迁移能力层面的考查特点。本文第四部分,根据高考地理试题中迁移能力的考查特点,提出适合学情的、有针对性的地理教学策略。本文第五部分,对本论文研究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