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的民族危机、边疆危机尤为严重。正是由于此一独特的环境,社会各阶层对于边疆的建设都抱有关注态度。此时期的知识分子将学术研究与国家、民族关怀结合起来,阐发自己的理念和建议,中国的边政研究由此兴起。具有“救世”情怀的知识分子与具有学术背景的政府官员组织了中国边政学会并创办了理论刊物——《边政公论》,建立了边政学这一新兴学科,使其从边缘走向中心并成为当时的“显学”。
本文主要以《边政公论》为研究对象,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全面论述了刊物的创办、运作、主要内容、学术贡献及其影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边政公论》的创办与当时的政治环境联系密切,受时局的影响而产生,这使得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亦官亦学的特点,而当时的知识分子也以此为参与政权的凭借,将学术与政治密切结合,借助《边政公论》阐发关于抗战救国、边疆建设等方面的积极建言,以实现“经世济民”的传统理念。他们关于边政学理论、方法、内容的研究,以及为此进行的调查,不仅对当时的边疆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我们现在的边疆开发和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