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所致视网膜毒性的发生机制,我们以庆大霉素为代表观察药物剂量与毒性反应程度及视网膜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关系。从而初步探讨毒性反应机制,并提出庆大霉素经玻璃体注射的安全剂量、中毒剂量,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方法:30只兔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两个实验组(Ⅰ、Ⅱ),各10只兔(20只眼)。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眼内炎模型后,实验组Ⅰ经玻璃体腔内注射浓度为(0.5mg/0.1ml)的庆大霉素注射液0.1ml,实验组Ⅱ经玻璃体腔内注射浓度为(1mg/0.lml)的庆大霉素注射液0.1 ml。对照组按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0.1 ml。药物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通过光镜和视网膜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作出评价,视网膜内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采用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
结果:
1、光镜检查光镜下,对照组和实验组Ⅰ第3天所有标本显示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内外节结构正常。实验组Ⅱ第3天标本可见各层细胞改变明显。
2、视网膜内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变化对照组、实验组Ⅰ与实验组Ⅱ比较,第3天(P<0.05)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显示,剂量因素对视网膜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的作用显著。
结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参与了庆大霉素所致的视网膜毒性反应,视网膜内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的检测有助于抗生素所致视网膜毒性反应机制的探索。庆大霉素所致的视网膜毒性反应是剂量依赖性反应。玻璃体腔内注射庆大霉素治疗眼内炎,1mg以上可产生视网膜毒性反应,推荐0.5mg/0.1ml 为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常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