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亚硝化活性污泥的驯化及其特征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ei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体中氮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对排入水体中氮的指标要求更加严格。亚硝化脱氮技术具备能耗低、碳源需求量小、剩余污泥量少以及水力停留时间短等优点,因而成为目前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研究的热点。亚硝化工艺是许多新型工艺(如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实现的基础和关键,然而维持亚硝化工艺的高效稳定运行存在一定困难。目前,能够实现亚硝化工艺的控制策略主要是利用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两类细菌在生理上的差异而制定的,其中包括低溶解氧(DO)、高温、高游离氨抑制等,这些策略会造成系统中生物量减少、氨氮去除率降低、亚硝化率(NO2--N/NOx--N)不稳定等问题,以致实际工程中亚硝化脱氮的成功应用并不多见。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在亚硝化污泥驯化过程中,通过采取适当补泥和定期置换污泥上清液的运行策略,达到了增加反应器内生物量,降低反应器毒性的效果,并对亚硝化污泥性能进行分析,成功实现了亚硝化工艺的高效稳定运行。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人工模拟废水,以实现对亚硝化污泥的驯化。驯化实验在常温(1530℃)下运行150天,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030天)、负荷提高阶段(30110天)和稳定运行阶段(110150天)。采取间歇式曝气,周期为8h(曝气5h,缺氧3h),曝气阶段溶解氧(DO)浓度为1.21.4mg·L-1。在负荷提高阶段前期,负荷提高阶段前期,为解决污泥浓度不断下降的问题,需加入经过短期培养的活性污泥,增加反应器内的生物量;在负荷提高阶段后期,亚消化工艺进水负荷达到0.24kgNH4+-N·m-3·d-1,氨氮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亚硝化率维持在90%以上;在稳定运行阶段,通过每半月置换一次污泥上清液,解决了反应器内NO2--N高浓度长期累积运行造成的亚硝化污泥浓度降低、处理效果不稳定的问题。驯化过程中,对亚硝化污泥的胞外聚合物(EPS)分析,结果显示EPS中TB对污泥沉降性能的贡献明显大于LB;对污泥进行Zeta电位等方法分析,发现驯化后污泥zeta电位电负值降低,这表明实现亚硝化工艺的污泥沉降性能更好。本文通过对亚硝化污泥的驯化实现了亚硝化工艺的高效稳定运行,并对驯化期间的亚硝化污泥进行了性能研究,为亚硝化工艺脱氮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其他文献
可靠而准确的提取脸部皮肤是皮肤检测中关键而又紧迫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人脸对齐技术和高斯混合模型GMM(Gaussian mixture Model)来实现人脸皮肤检测。利
[目的]寻找适合木瓜仙人掌复合果酒澄清的澄清剂及方法。[方法]研究果胶酶、明胶、硅藻土、活性炭用量对木瓜仙人掌复合果酒澄清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
根据西方资本市场的长期研究表明,基于证券价值以及其动量的效应所构建的价值投资策略和动量投资策略在长期的水平上是十分有效的策略,被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广泛采用。但是
分析了塔康信号的特点,描述了塔康信号产生技术及模拟方法,结合工程实际详细介绍了塔康信号模拟器的设计。
介绍了电台个体识别的基本方法,概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个体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美军体系结构框架DoDAF作为武器装备需求描述的标准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针对武器装备需求的特点,给出了基于DoDAF产品进行武器装备需求描述的详细过程。
<正>江海交汇,形胜之地。万里长江,由此入海。江苏启东——这片年轻的土地,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接轨上海,融入世界。圆陀角——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迎朝阳,披彩霞,江风海浪,
<正>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又名乳腺导管扩张症、管周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性乳腺化脓性疾病。中医
反导系统中,如何准确快速地估计导弹落点为目标威胁估计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拦截概率的关键步骤。根据弹道目标关机点状态估计信息,利用椭圆弹道理论进行落点估计研究,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