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虽然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但是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警戒线,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社会公平的问题。而义务教育的公平问题,作为社会公平的主要内容之一,将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义务教育的公平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义务教育公平性及绩效评价、公平性及其审计的相关文献,然后介绍了义务教育公平、义务教育经费的绩效评价与公平性审计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公平性对其投入绩效的影响,而后通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公平性对其投入绩效的影响,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数据检验,得出研究结论,并进一步提出义务教育经费配置公平性的审计监管理论与方法体系,以此保障义务教育的公平。 本文以已选取的各项评价指标组成的义务教育经费绩效体系为基础,结合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差距越来越小,但其在东部地区的投入总额要多于中与西部地区的。这说明我国逐步把教育公平放在首位,兼顾效率,而在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分配、使用过程与投入效果过程中,审计监管不到位造成我国东、中、西部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不高,违规操作、挪用挤占资金现象屡禁不止。 本文基于公平性的视角,阐述了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管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一方面包括对义务教育经费在预算分配、使用过程、投入效果的监管内容;另一方面是包含绩效评价机制、审计公告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的保障机制。本文为研究义务教育公平性及其审计监管,甚至于维护社会和平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