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十年以来,国际投资贸易的迅猛发展对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有了新要求。然基于WTO现有表决制度,各成员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无法达成一致。多哈回合谈判的停滞意味着在WTO框架下解决投资贸易分歧、构建统一的投资贸易规则的愿景落空。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策动下,新一轮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革命正在发生,而更加开放的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新秩序亦在悄然形成中,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成为国际投资贸易的主要特点。为应对此轮革新,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享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推行了我国第一个负面清单,并于2014年7月出台了修订版本。本文便是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负面清单的概念,战后国际投资贸易发展过程中负面清单产生的背景,及负面清单这一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然后再从国际环境出发,分析了我国政府引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原因,侧重论述了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的定位和特点:通过对发达国家代表美国和发展中国家范例墨西哥负面清单特点的分析,并就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文本加以分析对比,窥得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主要特点。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就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涉及的重要法律问题进行逐条论述,提出了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内容繁杂、限制条件不明确、缺乏国内法支持、可操作性低及修改过于频繁等几个问题,并通过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根据现存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在优化清单文本,提高负面清单透明度,修改健全外资管理法律体系,保留负面清单相应的修改权限,完善外来投资相关纠纷解决机制几个方面提出建议。本文主要采用对比分析、规范分析的方法发现现行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根据相关国际经验及客观现实,就如何充分利用好负面清单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外资管理领域充分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能很好的保护核心产业的安全,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我国政府在国际协定中违约的风险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