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意——油画风景画的几点思考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油画传入中国,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风格:写实或表现。西方古典绘画受“摹仿论”影响,崇尚写实、再现,现代艺术则重视个性,提倡主观表现。而中国传统绘画“笔墨精神”推崇写意,因而,油画一“登陆”中国土地,就经历了被模仿、变异和同化的过程。上个世纪初,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对油画的“入侵”持有不同的观点:徐悲鸿坚持写实主义,反对西方现代主义。林风眠则认为要“调和”中西,用中国的写意抒情风格与西方现代审美追求相沟通。由此,写实主义、意象油画以及后来出现的苏派现实主义、油画民族化,构筑了百年中国油画风格多元化并存的局面。风景画,具有自然之意,包含两方面的含意:一是“物象”,即自然之风景;二是“心象”,即心灵之情景。西方后印象派以前的风景画景多于情,以后则情多于景。景是“描画”的,情是“表现”的,而当情与景在龙之大地与“写意”精神完全融合之后,就催生了中国意象风景画的产生。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延续了林风眠的意象之路;许江、赵开坤,当今最具代表性的意象“纵火者”。当然,无论作品是“画”的,还是“写”的,最关键的是要有艺术意蕴。艺术意蕴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是艺术作品的本质。
其他文献
意象是中国的美学和哲学的范畴,历史源源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意境悠远,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本文从创作《荷塘》系列组画实践过程中的模糊意象开始,到对如何使意象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