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式密封滞后效应及低滞后刷式密封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khoa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刷式密封是一种优良的柔性密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中。然而,基本型刷式密封在工作中会由于刷丝与刷丝、刷束与后档板间的摩擦力作用产生滞后效应,导致泄漏量增大。为减弱滞后效应,1996年国外提出了刷束与后挡板间带减压腔的低滞后结构。目前,国内外缺乏分析刷式密封泄漏滞后效应的计算模型,更鲜有研究关注低泄漏、低滞后刷式密封结构的优化设计,而这些对于其工程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开展刷式密封泄漏滞后效应试验研究,由此建立泄漏滞后效应计算模型,并对低滞后刷式密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首先,本文建立了多排错排排列刷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转子径向瞬时往复偏移作用下刷丝束变形滞后效应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对刷丝束变形滞后效应影响最大的结构参数分别为刷丝直径、刷丝排列角和减压腔轴向宽度。由此对刷式密封试验件的结构进行设计。其次,本文设计并加工了六个不同刷丝直径d、刷丝排列角β和减压腔轴向宽度w的刷式密封试验件,进行了上下游压差升降循环、转子转速升降循环和转子直径增减循环的泄漏和滞后效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动态下的滞后效应较静态时的弱;d越大,泄漏量越大,但在高压差下其滞后效应较弱;β越大,泄漏量越大,滞后效应也越强;基本型结构的泄漏高于低滞后结构,其动态下的滞后效应也较低滞后结构的强;w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泄漏量增大,同时滞后效应也会增强。再次,基于泄漏滞后效应试验数据,本文建立了泄漏滞后效应计算模型。将刷束区域处理为多孔介质,建立刷式密封泄漏流动的三维CFD模型。根据相同条件下泄漏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匹配(两者误差小于2%)的要求,分别对压差升、降循环和转子直径增、减循环中刷束的孔隙率进行修正,由此建立压差上升阶段与压差下降阶段以及转子直径增大阶段与直径减小阶段的孔隙率随压差、转速、刷丝直径、刷丝排列角和减压腔轴向宽度等参数变化的关系式,此即为泄漏滞后效应的计算模型。最后,本文对低滞后刷式密封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以低泄漏、低滞后为优化目标,以刷丝直径、刷丝排列角和减压腔轴向宽度为设计变量,以限定范围的泄漏系数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刷式密封结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代理模型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刷式密封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设计变量的限定范围内刷丝直径为0.09mm、刷丝排列角为40°、减压腔轴向宽度为0.6mm的结构满足低泄漏、低滞后要求。
其他文献
层流减阻是提高民用飞机经济性的重要措施,是当前航空界研究和发展的前沿技术。基于数值模拟的层流减阻技术依赖于高精度的阻力预测、可靠的转捩判断以及大量的优化计算,本文在研究了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基于NASH均衡的高效优化算法,并将之用于轴对称层流短舱的优化设计,对优化后的外形进行转捩影响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建立了短舱外形的CST参数化方法,以六阶的Bernstein基函数系数为设计
随着数字技术的日臻发展和出版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传统出版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浩大的变革。大量的库存、不紧凑的运作流程、极多的废弃量、繁重的专业类书籍发行任务、短暂的留续时间……这些都是传统出版行业存在的问题。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出版社怎样进行数字化转型,是需要深究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选择的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凤凰传媒”),凤凰传媒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下的上市公司。首先,
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直升机主减动载荷引起的结构振动及其辐射噪声非常严重。强振及噪声不仅危害驾乘人员的健康、影响工作效率,结构振动与声疲劳还可能影响直升机的飞行安全。主减速器产生的结构振动通过主减与机身间的撑杆结构传递到机体,引起机体结构振动并诱导产生舱内噪声。主减撑杆是主减动载荷传递至机身的唯一途径,对主减撑杆采取控制措施是降低主减动载荷传递到机身,实现舱内噪声控制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直升机撑杆为研
目前,国内对于高度集成的组合动力装置研究尚未完全展开,大多数研究聚焦于对国外最先进的组合动力装置功能和集成方式的分析和整理上,而缺少具体的总体性能模型以及工作特性相关的研究。本文基于前人总结的工作原理以及布局方式,参考了目前最先进的F-35战斗机第二动力系统,在某型辅助动力装置的部件数据基础上,建立了组合动力装置的总体性能数学模型。在双模态燃烧室、涡轮的建模过程中,将元素势法运用于燃气性质的计算,
本文主要针对单电源再生制动系统电池寿命和再生效率的局限,研究由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组成的复合电源系统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效率。超级电容的引入后,一方面改变了能量传递的途径及损耗,并对能量流分析及再生能量回收率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再生制动力及功率分配策略极大影响着储能系统的综合效率及整车的能量利用率。此外,目前大多数的功率分配策略,只能被动接受需求负荷,无法针对即将出现的工况提前规划能量流动。针对上述问题
隐身性是先进战斗机的重要特点之一,涡扇发动机是作战飞机主要动力,其排气系统是其重要的红外辐射源。本文以涡扇发动机尾喷流的红外隐身和发动机增推为研究背景,开展了从风扇涵道/进气道引射气流的涡扇发动机建模和其轴对称引射排气系统红外辐射特性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排气系统尾喷流红外抑制的掺混冷却需求分析;(2)引射排气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3)引射排气系统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4
高热流壁面热防护是航空航天推进系统技术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旋转爆震发动机燃烧室壁面冷却,提出了空气-燃油组合冷却方案,并将其抽象为半封闭通道冷却的简化物理模型开展研究。所研究的冷却结构分为两类,一类为基于空气冷却的模式,包括单纯阵列射流冲击结构、阵列射流-扰流柱集成结构和阵列射流-平行肋隔板集成结构;另一类为基于空气和燃油组合冷却模式,包括油冷平行肋隔板和油冷射流孔板。论文的主要研究
工程领域中,许多零部件在服役过程中会承受重复冲击载荷,材料在循环冲击载荷下的疲劳失效过程尽管与常规疲劳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目前有关冲击疲劳的研究尚未引起广泛关注,许多已见诸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对材料冲击疲劳试验现象的观察与规律总结。因此,深入开展有关材料冲击疲劳失效机制及结构冲击疲劳寿命预估的研究,对于在工程实践中正确选材与预防结构在冲击载荷下过早失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当前有关冲击疲劳的研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支部)工作规定》对基层党支部书记政治素养、履职内容、能力水平进行明晰规范,基层“党代表”担子更重、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新形势下,基层党支部这个“心脏”更要坚强跳动,必须建强支部书记队伍,突出岗位历练、注重能力训练,着力在强“六力”上用真功、见成效。一要强化把关正向的领导力。党支部书记是党在军队全部工作落实到末端的第一线执行者,是支部里的“支柱”、堡垒中的“堡垒”,必须着力提高把关正向、统筹全局能力,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高超声速飞行器因其卓越的性能、极大的军事和潜在的民用价值,已经成为各国航天领域的研究前沿领域,但高超声速飞行器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气动加热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普通的热防护系统存在固有的弊端,且与飞行器一体化程度低,因此既能承热又能承载的热结构设计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结构设计研究的热点。热结构设计需要结构既能承载又能抵抗热载荷带来的热变形、热应力和热屈曲问题,为了保证所设计的热结构能满足飞行环境的